国家公务员考试录取率有所提高 达63.6:1

广西新闻|来源:南方日报2010-12-06 09:31:20|网络编辑:唐佳

\

昨日,在东莞南城职中参加公务员考试后,考生走出考场。苏仕日摄

“国考”数字

●103万人参考,录取1.6万人,报考人数连续3年超百万

●62名农民及工人通过资格审查首次参考

●108个定向岗位录取大学生“村官”

●约30%缺考,弃考人数开始增加

最热职位

4961:1最热职位再创纪录

2011年“国考”竞争比例最高的前六个职位,考录比均达到3000∶1以上。最抢手的职位———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一职以4961∶1的竞争比例高居热门职位榜首,突破上一年最高的竞争比例4224∶1,再创历史新高。

2011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昨日在全国31个考区的46个城市同时举行。今年报考人数超过140万,但据国家公务员局透露的官方消息,确认参加考试的人数为103万,这一数字比去年少了1万人,而今年录取的人数是1.6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000人。这也就意味着,2011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录取率将有所提高,达到63.6:1。

由于缺考人数开始增加,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司长聂生奎称,公务员热开始出现降温苗头。

今年的公务员考试有两个新举措,一个是放宽了报考年龄限制,一个是吸收工人、农民进入公务员队伍。不少人因此担心会加剧“国考”热。但是据国家公务员局透露的官方消息,这两大创新举措对“国考”报名总数的影响很小。今年,年龄在35岁至40岁的所谓大龄人员,共有575人报考。今年,还针对大学生“村官”拿出了108个定向录取岗位,有5494人报考。针对工人、农民的岗位一共有14个,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人数有62人。

这次公务员考试前,社会上再次热烈争论起“公务员热”的是与非,甚至有人说“公务员热”会阻碍中国的发展。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司长聂生奎指出,所谓“公务员热”是因为我们采取的方式是集中考试录取,报名自然就会集中。举个例子,如果让电力、通讯、金融行业的所有大企业集中起来招聘人员,报名人数肯定也会超过百万,录取率可能比公务员考试还要低。“我们公开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就是给所有人以公平竞争的机会,确保把优秀的人才招进国家机关,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服务,这只会促进国家的发展,谈何阻碍中国发展呢?”

聂生奎还认为,今年最终参加考试的报考人员比去年少了1万人,说明“公务员热”已经开始出现了降温的苗头。还有,一些地方的缺考率出现了增加的趋势,很多人都放弃了考试。

聂生奎分析说,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好转,人们的就业选择更加多样化。很多人在报考时更加理性,不再抱着凑热闹的心理。而且,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85%以上的职位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一些大学毕业生没达到条件只好放弃了报考。另外,对于很多在职人员来说,变更职业的机会成本不断加大,很多人不再考虑重新选择自己的职业,今年在职人员的报考人数为15万人。

根据招录计划,明年1月中旬,考生可以查询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对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职位、基层职位和特殊专业职位,国家在划定最低合格分数线时将予以政策倾斜。

据统计,今年是笔试资格审核考生人数连续第3年突破百万人,而2003年这一数字仅为8.7万,7年时间,“国考”考生人数攀升了16倍。

南方日报记者周志坤

实习生黄雅君魏思静

考情综述

考生:

“黄河精神”很“神马”

昨日,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结束后,很多考生讨论考题,称申论省级卷的最后一题问什么是“黄河精神”,感觉很“神马”。

“范围太广,又很抽象,搞不好就会跑题了!”考试结束后,很多考生开始议论。有的人说,黄河文明是一种保守的农业文明。但是,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黄河精神应该与时俱进,表现为尊重自然,客观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减少自然条件的危害,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人和自然和谐共处。还有的考生开出了“三段论”的做题方法:先要诠释你所理解的黄河精神,再来谈为什么弘扬黄河精神,最后谈怎样弘扬好黄河精神。

“总之,感觉很‘神马’!就像四川公务员考试中的心理素质测试,要求考生回答自己对性生活是否满意,让人难于理解。”考生小李说。据了解,在前不久的四川省公务员考试中,总计399道是非题,涉及到“性”的题目大概有六七道。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国考”行测总题量135题,较往年有所减少,以前必考而又令不少考生大呼其难的数列题今年没有出现,但是图形推理出现了新题型,常识题中时事涉及较广,计算总题量有所减少。考试结束后,很多考生表示喜欢言语题,看到数列题被删,非常高兴。“我撑语言理解题50题、100题、135题,甚至150题都可以!要是省考也取消数列题就好了!”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