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南宁市盐务管理局盐政科工作人员的一天

记者关注|来源:北部湾在线2012-03-04 12:18:19|网络编辑:周玲

    3月3日上午8点,新闻910记者陈芸、韦黎来到南宁市盐务管理局盐政科跟随工作人员进行一天的稽查工作。南宁市盐务管理局盐政科只有3人,却负责整个南宁市盐政执法检查工作。正是这个科室,在半个月前破获了南宁盐务部门查获的有史以来“最大单”私盐案。

    在出发前,我们提前电话联系了南宁市盐务管理局盐政科科长陆锐,赶到盐务局时,陆锐已带领着队员坐在皮卡车上等候我们的到来。趁着我们上车的当儿,盐政科副科长杨振海向我们解释说,南宁市私盐可能出现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以及附近的村屯,路况比较差,只有皮卡车才适应这个路况。底盘比较高,还有一个小货箱,可以随时对私盐进行暂扣处理。

    坐上车,陆锐告诉我们,按照昨天制定的路线,今天要检查一些比较可疑的农贸市场、餐饮业、用盐单位和腌制户。如何安排检查点也是有讲究的:

    “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看顾客反馈,有些是路过例行检查。腌制厂和饲料厂是看他的用盐量,如果这些企业连续两个月没有到盐业公司买盐,就很可疑,我们就会过去看,线路是这样选出来的。”

    我们首先来到五一中路农贸市场,陆锐正和队员们检查市场里销售食盐的商贩。在发现没有私盐后,他还对商贩宣传食盐专卖的相关规定。

    “小型市场、城乡结合部,还有马路市场,越偏僻、越小就越容易出问题。今天市面上没有发现假冒食盐、第二经营户也知道从哪里购盐、也初步知道怎么分辨假盐,对此我们都感到欣慰。希望大家都懂法、守法。” 陆锐对记者说。

    在随后的检查中,情况平稳,但是在一个超市中,盐政科的同志发现了一些状况:

    盐政科:“你们这个盐外袋标价是1块3的,你们怎么标注到1块4呢?”
    超市:“当初我们进货的时候没看到上面的标价。”
    盐政科:“按照盐业法规我们有责任告诉你、劝说你标回1块3好吗?”
    超市:“:可以、可以,没问题。”

    “像这种情况我们都是口头责令他改正,当事人改正后我们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陆锐告诉记者。

    在检查了几个食盐销售点后,手表的指针指向了中午1点多,早已经饥肠辘辘的队员随意在路旁找了家粉摊就吃了起来。

    “中午就是在路边的粉摊、快餐店吃粉吃盒饭啊。有时恰好在办案,也会出现一两点才吃饭的情况。像上次查800吨私盐案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是两点半以后才去外面找盒饭吃。” 陆锐对记者解释说。

    在吃粉前大伙还向粉摊老板拿了包盐看了看,陆锐说没办法,都养成职业病了。但是因为这个“病”还挖出过一起私盐案:

    “曾经有一次,执法同志在吃粉的时候随口问摊主要了盐来看,一看发现是仿冒小包装,于是顺藤摸瓜,找到了私盐的源头,破获了一起私盐案。”

    吃完粉,皮卡在坑洼、泥泞的路上缓慢前行,颠簸了好一会终于来到一家食品腌制加工作坊。例行的检查结束后,陆锐告诉记者:

    “南宁市做腌制食品的地方通常很隐蔽,但是有多少家、在哪个位置,盐政科的同事心中基本都有数,都有一张活地图。但是即便到了检查点,如果屋主不在,盐政科的同事也只能在外面守候,这一守候就会把大家的下班时间往后延宕了。”

    陆锐告诉记者,因为这些食品腌制加工作坊也是私盐经常出现的地方,大家脑中的“活地图”在寻找私盐时就派上用场了:“腌制食品的包装袋上都标有生产地址,如果这些厂家没有到盐业公司买过盐,我们就会按照包装袋的地址去检查。以前有几单私盐案就是这样破获的。”

    这个时候,盐政科副科长杨振海的皮鞋开了口了,“我们经常去走市场,去那些腌制点、食料厂,这个鞋长期在盐水中浸泡,所以一年要穿坏两双鞋,所以就改变习惯,都是买很普通、很普通的鞋。”他表情轻松地告诉记者。

    拖着豁口的鞋,我们来到南宁市某饲料厂。盐政科的同志告诉我们,饲料厂用盐量比较大,一次就要几车皮,所以也是重点盯防的对象。饲料厂新来的负责人看到盐政执法人员也很惊讶,因为没想到他们周末也来检查。

    陆锐告诉我们,他们不仅是周末要“上班”,平时下班时间也常常在“加班”。因为私盐贩子的“上班”时间和大家不一样,私盐贩子有半夜到、双休日到的。常常是大家下班,私盐贩子“上班”,打时间差。所以大家也必须下班以后再去检查。

    在盐政科的执法队又检查了几家用盐单位和个人后,终于完成了一天的任务。这时,陆锐的手机响了起来,原来是妻子在催回家吃饭。陆锐笑着说,干盐政20年了,天天风里来雨里去,中午都是在外面就地解决,晚上常常也是不能准时回家吃饭,对家里很是愧疚,今天算好的。但是做这个工作有苦也有乐:“盐政执法检查工作长期以来就是市场检查、再检查,颇为单调琐碎,难免有腻味的时候。但是终归得有人来管这档子事情,毕竟涉及食品安全。工作久了,同市面上的用盐户、零售店都认得了,走过路过也会打声招呼聊聊天,帮他们识别真假盐、告诉他们盐业法规,也是一种乐趣。”(记者:新闻910韦黎 陈芸)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