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十八届三中全会|来源:光明网2013-11-14 15:08:41|网络编辑:孟宪静

【十八大一年来】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经济界人士看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长期研究收入分配问题的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真阅读报纸上刊登的全会公报。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几处,他标上了重点记号。

十八大一年来,保障房建设加速、农民工子女教育难题正在破解、医疗体制改革逐步推进……民生改善亮点频出。苏海南对记者说:“三中全会提出的‘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下一步民生改革和改善描绘了新的蓝图。”

底线思维:确保“托底”“保底”

从今年起,上海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430元调整为500元;杭州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450元调整为588元……

也是从今年起,城镇一般成年人、一般中小学生儿童和不满18周岁的非在校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75%;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迎来“九连增”,月平均水平已接近2000元……

对一个拥有1.28亿贫困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托底”“保底”“守底”尤为重要,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谋求更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重要课题。“低保标准的提高,立足保证每个中国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最低工资标准的继续上调,保证了低工薪劳动者能够有尊严地、体面地劳动。”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说。

一年来,民生领域的“底线思维”渗透在各个方面。苏海南指出,一个时期以来,我们谈论经济问题常用到“底线思维”,即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和财政危机的底线,政策要保持短期与长期的平衡。“涉及民生领域的改革我们也要善用‘底线思维’,做好托底,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他说。

“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由政府兜住底线,使社保安全网覆盖全体人民,满足低收入人群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认为。

系统思维:注重“整体”“协同”

这一年,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继续前行。今年2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制定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苏海南指出,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看,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财税体制改革值得期待。“财税涉及初次分配,更涉及二次分配,财税体制改革有利于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和居民的分配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等,对促进收入分配体制其他方面的改革意义重大。”

相关专家也谈到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是收入分配改革的诉求之一。只有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才能更好完善社会保障。”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说,要特别注重公平的两个内涵,首先是权利的公平,即每个人都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其次是标准的公平,在制度内,缴费标准、待遇标准实现合理统一。

“改革需要系统性思维。”苏海南指出,以收入分配改革为例,必须从经济体制改革的全局来找突破口。这就需要调整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三者的关系;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去破解收入分配的结构性难题;需要把收入分配改革纳入到经济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之中,更加注重“系统”“整体”“协同”推进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全会提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还提出“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从中可以看出,收入分配改革既有‘顶层设计’,也在‘摸着石头过河’,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正在加强。”苏海南强调。

辩证思维:强调“公平”“可持续”

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共有24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8%。目前,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上海的16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和新疆的15.2元。

“最低工资标准是一把‘双刃剑’,并非调得越高越好,必须把握好度。”苏海南说,民生改革需要更多辩证思维,要积极而为,也要量力而行。最低工资标准如果提高得过慢过少,就会影响低收入劳动者及其赡养人口的基本生活水平,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如果提高得过快过多,就会给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在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还会影响就业。

事实上,改革进展到今天,这样的“两难”问题越来越多——以经济增长为例,不适当降低速度,结构调整就会落空;如果速度下滑厉害,就业等就会受到影响。多重目标让选择变得两难,政策制定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考验着决策者。

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

今天,虽然我国经济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但人口多、总量大、人均收入较低的国情,决定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应当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循序渐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解决民生问题要和财力水平相适应,要杜绝“喊口号”和不切实际的承诺。

“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都带给我们新的期盼。如何贯彻和落实,则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杨宜勇说。 (光明日报记者 冯 蕾 温 源)

原文链接:http://news.gmw.cn/2013-11/14/content_9481998.htm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