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民族大道隔离栏又双叒被车撞翻!隔离栏:怪我咯?

新闻眼|来源:广西电台私家车930老友记微信2017-01-24 09:50:38|网络编辑:孟宪静

1月23日下午4点左右,南宁市民族大道阳光100路段,一辆小车撞倒了中央隔离栏,与对向车道正常行驶的一辆小车刮碰。好在车速不是非常快,车辆受损并不严重。

而就在上个月(2016年12月)16日下午3点26分,民族大道民族广场段东往西方向发生一起小车撞护栏事故。

一辆银色丰田小汽车撞倒护栏,并且与黑色奥迪车发生碰撞,导致民族大道东往西方向三个车道被占,造成拥堵。

当时事故现场图:

\

\

丰田小车车头损毁严重,奥迪车的车头也被撞出大坑,护栏碎片更是散落一地,两辆路过的小车被护栏碎片波及。奥迪汽车司机手臂轻微受伤,丰田司机主要是受到了惊吓但没有受伤。

类似事故确实有点多

据了解,近两个月来,民族大道上至少发生了3起比较严重的小车撞中央隔离栏事故,一些车友和市民质疑中央隔离栏的设置是否有问题。

\

\

记者搜索发现,民族大道之前也发生过多起类似的事故:

\

\

\

为此,930记者采访了南宁交警支队设施工程大队的相关负责人,在他看来,民族大道沿线的隔离栏设置是没有问题的。

(1)道路分割对向车道首先有双黄线,隔离栏是设置在双黄线上的,中分设置是没有问题的,都是设置在双黄线上。

在直行路段,发生刮碰甚至是撞击的事故,车辆行驶的轨迹肯定是有问题的。双实线有弧度变化都是在靠近路口的位置,这时车速应该是比较慢的。

\

\

(2)针对一些车主提出,行驶在民族大道上,容易发生视觉疲劳的问题,这位负责人表示,中央隔离栏目前确实没有国家标准,但是南宁市的护栏都是按照相关的设计文件来订购设置,目前没有相关的数据和调查能支撑车主的观点。

对高速公路的护栏设置,有严格的国家标准,但对城市道路的护栏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行业标准,一般由各地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灵活应用。

南宁市目前对隔离栏有高度的要求,对材质、占路幅的宽度没有具体要求,但是基本原则是必须压住路面中央的双黄线。目前民族大道沿线的隔离栏,分为底座、立柱、横梁三部分,底座采用铸铁材质,横梁和立柱都是钢质。

\

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护栏是“死”的,是不动的,它静静地立在道路中央,在护栏端头和护栏的上面,都有反光条,车辆行驶经过时还是比较明显的。

与其责怪隔离栏,不如想想事故发生时,车主是否存在超速、疲劳驾驶、分心使用手机等等?而旁边车道的车辆是否存在随意穿插、强行变道等行为?这些很多老司机会犯的毛病,或许才是导致靠隔离栏行驶的驾驶员操作不当、发生事故的导火索。

目前使用的隔离栏还是有相当重量的,事故小车能直接“怼”到对向车道,说明车速真是不慢。

在中央分离护栏的起点处,还放置有警示、防撞筒,足以引起过往司机的注意,护栏加重事故损害的几率是很小的。

警方回应市民的建议

建议1:隔离栏都是一片片的钢铁片啊,一撞击就四散飞起,多危险!能不能改成塑料软性部件呢?

交警蜀黍:想法很好,但是塑料件容易老化,南宁气温很高,风吹日晒雨淋,塑料件顶不住呀!而且,进入台风季,连笨重的铸铁钢铁护栏都能被吹倒,一般塑料件真是扛不住哟。

建议2:能不能像高速公路一样,设置水泥墙式的隔离墩,有一定的高度那种,你看小朋友玩的四驱车,车辆刮蹭到墙壁内侧,车子还是回到车道内,多好!

交警蜀黍:水泥墩很笨重,但是它是硬质障碍,车辆与其碰撞,对车和驾驶员的损伤是更严重的。

其次,是结构强度的问题,要抵挡住1吨到2吨的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冲击力,隔离墩还不移位的话,基座的深度必须达到2米。城市道路,地面下全是管线,民族大道的下方,就是地铁1号线,不可能设置这种隔离墩。

高速公路上采用的“波形梁”,确实可以起到车友提到的那种“弹回来”的效果,但是波形梁的柱子,路面上能看到的是1.2米,而看不到的打入地下的深度是2米以上。

黄经理的小技巧

930黄经理作为一位老司机,他经常会跟新拿驾照刚刚上路的同事上上课……不管别人爱听不爱听:

1、开车要打起精神,既不能太放松麻痹,也不能过于紧张,过一些没有信号灯的路口,或是在开口处掉头,都让对象车辆先选择,对方明确让你了,你再通过不迟。

2、在路上行驶,尽量选择中间车道,一则可以避免刮碰中央的隔离栏,也能和右侧的电驴保持足够的距离。

3、遇到车辆要变道,坚持“让速不让道”,可以踩刹车让对方先走,但是不要慌慌张张地乱打方向,以免刮擦旁边车道正常行驶的车辆或隔离栏。

4、遇到一些路怒族故意挑衅,强行穿插别车,千万不要意气用事,能忍就忍,退一步海阔天空。

隔离栏不属于交通标线,隔离栏的实质是将交通标线“实体化”,是为了明确告诉你:双实线确实是不能跨越,不能挤靠的!双实线它就是一堵墙,如果每个司机都能严格遵守,路面上是完全不必设置隔离栏的。(记者 周璇)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