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一家三代守护烈士墓 67年后重叙鱼水情

广西新闻|来源:广西新闻网 2017-07-30 10:55:02|网络编辑:王琳

1950年,解放军第39军152师454团在广西武鸣锣圩镇剿匪,来自东北的战士谷振忠和刘芬被土匪残忍杀害牺牲,当地村民潘世荣亲手将两位烈士埋葬,从此潘家人年年自发祭扫,并不时修缮烈士墓,还成为了当地革命教育的义务讲解员。这一善举,潘家人一干就是67年。

他,跨越千山万水

寻亲认亲

酷暑,火辣辣的阳光炙烤着八桂大地,从黑龙江来到武鸣寻亲的谷永山心里也一样炙热——10多天前,他收到喜讯,他与家人苦寻数十载的叔叔终于找到了!

谷永山的叔叔谷振忠是解放军第39军152师454团的一员,从东北到华北,从中原到边疆,跨过黄河,渡过长江,为新中国的成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卓绝的贡献。1950年,武鸣匪患猖獗,谷振忠随部队来到锣圩镇剿匪,由于山高岭深,对地形不熟,谷振忠与战友刘芬在山里迷了路,中了土匪的埋伏,被残忍杀害。

谷振忠牺牲后,家人与其失去了联系。直到同村参军的邻居在写家书时,在信纸的背面写下了“谷振忠已牺牲”的字样,谷家人才知此噩耗,但怎么也不愿意去相信。后来,家里又收到了一份“烈士证”,大家才相信这是真的。“收到‘烈士证’后,奶奶整天以泪洗面,没到两年就哭瞎了眼。”谷永山回忆,“虽然叔叔牺牲了,但家里人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知道他埋在哪。”

往后数十载,谷家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谷振忠下落的打听。“当时听人说,叔叔被埋在广西的‘曹州府’,可我们问遍了所有人,也没人说得出‘曹州府’在哪”,每年清明,我们只能通过烧烧纸钱寄托哀思。”谷永山说。

今年7月18日,经广西、黑龙江两地媒体的联动及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谷永山终于了解到叔叔被埋葬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锣圩镇旧圩村,这可把谷家人给乐坏了。“必须去一趟。”

7月29日,谷永山与其他152师革命后裔一同来到武鸣,在锣圩镇烈士亭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触摸到了谷振忠的名字,也在旧圩村旁的大树下看到了当地村民为谷振忠立的墓,刻的碑。

“来之前就听说有一户潘姓人家为叔叔守墓、护墓67年。”谷永山哽咽道,“这次来广西,我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寻亲,寻找叔叔埋葬的地方;二是为了认亲,与守护叔叔坟墓67年的潘家‘亲人’相认。”

他们,世代守护英灵

信仰传承

解放军第39军152师454团驻扎在锣圩镇时,与当地老百姓结下了鱼水之情。村民潘世荣因为念过书,会讲一些普通话,与解放军关系更是要好。谷振忠和刘芬牺牲后,潘世荣带领解放军战士和村民在山间找到了两位战士的遗体,把遗体抬回了村里,妥善安葬。

烈士墓离潘家不远,一有时间潘世荣便会带着后辈到墓碑处,给他们讲革命先烈的故事。每年清明节前后,全镇小学生也会来到烈士墓前,学校请潘世荣给大家讲革命故事,他总是每请必到,讲到动情处,常常不能自已,声泪俱下。

潘世荣去世后,他的五个儿子继承了父亲的遗愿,继续打扫、守护、筹资修缮烈士墓。“虽然与烈士素未谋面,但从父辈的讲述和教育中,我们已经把两名烈士当做了自己的亲人,逢年过节前来看望他们也成了我们潘家的一种习惯。”潘家后人说。

潘世荣的妻子兰志英已经97岁高龄,可对于谷振忠、刘芬及其他解放军战士的恩情,她一直没有忘怀。知道谷家后人终于寻亲至此,老人不禁喜极而泣。兰志英至今珍藏着丈夫的一本笔记本,不轻易让外人触碰,这本笔记本是当时驻扎在锣圩镇的解放军战士送给潘世荣的。潘家兄弟介绍,潘世荣将这本“解放军的礼物”奉为至宝,红白喜事都在上面记录,这或许是新中国成立后军民鱼水情的一项有力见证吧。

“爷爷辈和父辈的教导,我一辈子也不会忘。”潘世荣的孙子潘忠兵说,“从小接受革命教育,我深知革命先烈为了解放广西所付出的血泪与牺牲,为烈士守墓、护墓的传统,我一定会践行,并传给下一代潘家人。”

67年过去,潘家已人丁兴旺,四世同堂。为烈士守墓的责任与信念,他们还将一直恪守。

记者手记:跨世纪的鱼水情

201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即将来临之际,谷家人终于找到了亲人的墓碑,潘家人也迎来了远方的“亲人”。跨越3500多公里的寻亲路和跨越67年的漫长守护,昭示了军民间恒久的鱼水之情,纯真且伟大。

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南下剿匪……无论条件多么艰难、环境多么险恶、敌人多么凶残,人民军队心里装着的始终是人民的利益。

人民心里有杆秤。两名来自异乡的战士,为了巩固祖国的和平流尽最后一滴血,将身子融进南疆的红土地,当地群众用一辈又一辈的拥军之情为他们护墓、扫墓、守墓67年,军民鱼水情荡漾在这片壮乡大地上。

历史证明:“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当新时代的号角吹响之际,沿着革命的足迹,我们看到,革命的凯歌也在奏响,历史的步伐从来就没有放慢过。(记者 黄河畅 冼妍杏 图/文)、

\

  2017年7月29日,在广西和黑龙江两地媒体的帮助,烈士谷振忠的侄儿谷永山来到武鸣,终于在叔叔战斗过的地方,找到了叔叔的坟墓。 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河畅 摄

\

  谷振忠的后人在矗立在锣圩镇的烈士纪念碑上找到了叔叔的名字。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河畅 摄

\

  1950年,解放军剿匪主力部队完成战斗撤离了武鸣锣圩,在当地留下了一座烈士墓。谷永山为镌刻有叔叔名字的烈士墓披上哈达。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河畅 摄

\

  为了找寻谷振忠的下落,谷永山和亲人们60多年来从未停止过打听寻找,得偿所愿后,谷永山留下了眼泪。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河畅 摄

\

  152师革命后人也跟随谷永山一同来到烈士纪念碑前祭拜。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河畅 摄

\

  两名烈士牺牲后,潘世荣为烈士掘墓立碑,寄托缅怀之情。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河畅 摄

\

  潘世荣去世后,潘家五兄弟继承了父亲的遗愿,继续筹资修缮、守护烈士墓。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河畅 摄

\

  烈士墓对于潘家兄弟来说既是革命烈士为民牺牲的见证,也是思念父亲的寄情之所。一有时间他们便会到烈士墓呆上一会,顺手打扫。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河畅 摄

\

  历经几十年,终于找到了叔叔埋葬的地方,谷永山长跪不起。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河畅 摄

\

  谷振忠的侄儿谷永山特地带来了东北老家的黑土,以慰藉埋葬在红土地下的英灵。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河畅 摄

\

  谷永山和潘家兄弟共同向烈士墓敬军礼。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河畅 摄

\

  感念潘氏家族守墓护墓的恩情,谷振忠烈士的后人送来了铭刻有“壮家恩情永铭记”字样的牌匾。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河畅 摄

\

  潘世荣的妻子兰志英已经97岁高龄,可对于谷振忠、刘芬及其他解放军战士的恩情,她一直没有忘怀。知道谷家后人终于寻亲至此,老人不禁喜极而泣。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河畅 摄

\

  兰志英至今珍藏着丈夫的一本笔记本,不轻易让外人触碰,这本笔记本是当时驻扎在锣圩镇的解放军战士送给潘世荣的。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河畅 摄

\

  潘家兄弟介绍,潘世荣将这本“解放军的礼物”奉做至宝,大小事情都在上面记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军民鱼水情的最好见证。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河畅 摄

\

  谷永山说,这次跨越前山万水来到武鸣,一是为了寻亲,寻找叔叔埋葬的地方;二是为了认亲,与守护叔叔坟墓67年的潘家“亲人”相认。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河畅 摄

\

  “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晌午,谷永山举起酒杯,感谢潘家三代人为革命先烈的无悔付出。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河畅 摄

\

  67年过去,潘家人丁兴旺,四世同堂。为烈士守墓的责任与信念,他们还将一直恪守下去。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河畅 摄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