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匠人】锔瓷师于毅荣:用心去缝补物件的生命

广西新闻|来源:广西新闻网2017-10-17 13:16:13|网络编辑:孟宪静

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修复起来

锔瓷师:用心去缝补物件的生命

\

于毅荣在修复瓷器。

于毅荣是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的一名辅导员,今年32岁的他有三大爱好:锔瓷、收藏老物件、玩木雕。锔瓷是我国的一门老手艺,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当初为了学锔瓷,于毅荣专门跑去柳州找线索,后跟随有“中国锔瓷第一人”之称的锔瓷大师王振海学习该门技术。

爱锔瓷:

这门技术活学起来真不简单

于毅荣在广西艺术学院相思湖校区附近开了一间工作室,里面放置有他的一些“宝贝”,从各地淘回来的木头边角料、老物件藏品等。其中,在他的案台上放置着他最心爱的锔瓷工具,只要有空,他都会坐下来,用这些工具去修复破碎的瓷器。

提起自己和锔瓷的缘分,于毅荣说那要追溯到2012年,那时候他在电视上看见锔瓷这门老手艺的介绍,觉得非常神奇,也非常感兴趣,“就是想着要是我也会这门手艺,该有多好。”于毅荣说。

2014年,他得知有“中国锔瓷第一人”之称的锔瓷大师王振海在柳州,于是便专门驱车前往柳州,想要拜师学艺。当时,他和朋友一起到村里找王振海,路走到一半,于毅荣的朋友觉得太难找了,就放弃了,只有他还在坚持找,并最终找到了王振海。当时,他作为学员在国庆期间,跟随王振海学习了一周的锔瓷技术。从那以后,于毅荣便彻底爱上了这门老手艺。

于毅荣说虽然自己仍旧在不断摸索锔瓷技术,但他愿意用心去缝补物件的生命。他这样说的原因源自于恩师王振海的“家训”:“锔瓷就是缝补生命的修复艺术”。在他看来,锔瓷除了是修复瓷器外,他还想赋予其别样的艺术生命。比如他从古玩市场淘回来的一个花瓶,他在修复花瓶时,花瓶上有花的图案,于是他就在破损处锔一个蝴蝶图案,从而呈现出“蝶恋花”效果。又比如,淘回来的胭脂盒,上面的人物形态婀娜多姿,于是在修复时,于毅荣尽量避开人物图,不破坏人物本身的美感。“我不想去破坏瓷器本身的气韵,而想从瓷器本身的美感出发,在修复的基础上,让更多人发现瓷器本身具备的美。”于毅荣说。

渐渐的,于毅荣身边不少朋友都知道他会修复瓷器,来找他锔瓷的还真不少。大部分人拿的都是用习惯了的物件找他锔瓷,有时,锔瓷所需的价格已经超过了物件本身的价格,但仍旧有人表示愿意出价修复。“一样东西用久了,人和物件之间就会产生情感。”于毅荣说。他认为锔瓷这门技术活很好地在人和物件之间搭起了情感桥梁,让人能够重视内心情感的同时,也学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好收藏:

这些老物件代表了他内心的情怀

在锔瓷之余,于毅荣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收藏老物件。大学时,于毅荣就很喜欢老物件,毕业后,他拿到了第一笔工资,其中的一笔花销就贡献给了老物件。这些年来,于毅荣不管去哪里做什么,都不忘去搜寻老物件。他所收集的老物件有花瓶、老唱片、缝纫机、收音机等等,这些物件均为上世纪60至80年代的代表性物件。于毅荣称,作为一名80后,他小时候对很多物件,比如自行车、缝纫机等有着很深刻的印象,这些东西代表了他内心的别样情怀,也因此,他热爱收藏老物件。

从2013年开始,于毅荣又多了一项新的收藏爱好,那就是收集自行车的车牌、缝纫机的商标牌。在他看来这些东西能够很好地反映时代的变化,是某一时期的文化缩影。为了收集这些物件,南宁市北大客运站后面的废旧金属回收站成了他常去的地方,后来废旧站关张了,于毅荣可去寻找商标和车牌的地方越来越少,他又想了个办法,即跟随收废旧的车走,“废旧车会将东西送往废旧回收站,而我只要在后面跟着就一定能找到。”于毅荣说。

目前,他收集的车牌有300多个,商标有六七十个。每一个商标和车牌都代表了一个故事,比如缝纫机商标的“金茶花”牌,上面茶花浮雕做得非常细致,他认为这正代表了上世纪生产者的工匠精神。又比如上世纪在横县自行车需要年检,每一个车牌上都有个年检的标志。于毅荣称,自己玩收藏,不会去刻意对所藏的物件进行估价,主要以心头喜好为主,“只要对文化传承有作用,那就非常好了。”于毅荣说。在未来,他还打算办一个藏品展览,让更多人了解过往文化。(当代生活报记者 黄占玲 实习生 李兰娇/文 记者 何学俏/图)

\

于毅荣修复的作品。

\

于毅荣修复瓷器所用的工具。

\

于毅荣在挑选用来锔瓷的工具。

\

于毅荣在修复瓷器。

\

于毅荣在检查瓷器的修复程度。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