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连续获全国文明城市:让文明成为绿城永恒风景

泛北新闻|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2017-11-21 11:08:04|网络编辑:刘婷

“厉害了,我的南宁!”11月14日,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公布,南宁市名列其中。这是该市连续四届获此殊荣。喜讯传来,刷爆南宁人朋友圈。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但并非终身荣誉。数据显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共有87个,复查保留称号的有83个。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南宁始终坚持以为民、惠民、利民为创城落脚点,以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为出发点,努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南宁,使创建文明城市成为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成为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民心工程,终获“四连冠”。

全民参与“文明大合唱”

“‘四连冠’背后,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民参与‘文明大合唱’。”南宁市精神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南宁市通过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创城总指挥部总指挥长,制定出台《南宁市志愿服务条例》《南宁市城市管理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办法》等办法规定,实行“美丽南宁”乡村建设和“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月度考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和抓经常、抓平常、抓日常的南宁创城模式。

——共建“礼让之城”,引导市民文明行为养成。推行“斑马线前讲礼让、行车会车讲礼让、有序排队讲礼让、乘坐公交讲礼让、乘坐电梯讲礼让”等“五个礼让”,使“礼让”成为全民参与的城市生活。11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南宁街头“礼让斑马线”,在长达一个小时的直播中让行率超过80%。“礼让”系列活动已成为南宁有规范、有温度、有品质的亮丽名片。

——建设“志愿之城”。目前,南宁市共有注册志愿者50万人,占建成区常住人口总数比例达16%,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361个,网上发布项目5000多个,在全市各类大型活动、公共文明引导、无偿献血、关爱帮扶、扶贫济困、社区服务等活动中,2015年8月以来累计提供志愿服务总时长70万小时。

——共育“希望之城”。在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一校一品,打造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品牌;在家庭,依托家长学校开展孝老爱亲、家风家训等系列活动。在社会,开展小小志愿者、假日学校等活动,融入不同年龄段的“人生旅程”。

——打造“文化之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南宁文化活动、艺术作品、市民公约、村规民约等实践中,实现“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以国际民歌艺术节为文化地标,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民歌湖周周演、美丽南宁大舞台等文化活动,让市民尽享文化大餐,彰显南宁文化魅力。

“六融入”传播核心价值观

“能帮就帮”的南宁精神无处不在。在南宁市新竹社区,看管车棚的陈秀珍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钥匙阿姨”。原来,许多家长下班晚,便将钥匙交到陈秀珍手里保管。社区孩子下午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到社区看管车棚的陈秀珍处取回家门钥匙。这件小事,陈秀珍一干就是10多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绿城润物无声,育人有痕。

以“六融入”推进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共场所、融入窗口单位、融入学校、融入社区、融入乡村、融入网络空间。目前,已精心打造5个核心价值观主题示范公园、22个示范社区、9个示范广场、11条示范街道,3个示范商业街区(园区)。各类商业广告资源按照20%至30%的比例设置公益广告,全市喷绘面积常态化保有量超过230万平方米,中国精神、中国故事在人们的生活场景中随处可见、深入人心。

以“小家庭”汇聚“大风尚”,引领家风传承。举办“星级文明户”评选,开展“好家风好家训进社区进校园”“扬清廉家风·建幸福家庭”系列活动、举办“邻里缘·守望情”主题摄影大赛,倡导良好家风家教,推动核心价值观形象化。今年5月建成的南宁家风馆,重点展示名人家训、最美家风、百姓家语、和谐家风、漫画家风和国学堂等内容,成为“文明家庭”教育新阵地。赵仁峰家庭、王芳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全市涌现最美家庭3000多户。

以“红黑榜”引导“守诚信”。目前,已为全市15万户企业、953万人建立了信用档案,2015年以来累计出具信用报告7400份,涉及单位2210个、涉及个人25万人,让失信者在个人晋升、市场准入、招投标、资质升级等方面受限。

近年来,南宁先后涌现“全国医德楷模”杜丽群、“农民工的贴心人”陈美杏、“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徐华等重大典型,在媒体常年开设“点赞南宁人”“寻找最美人物”“平民英雄”等专题专栏,以榜样的精神力量引领时代风潮。目前,该市有7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2人荣获自治区道德模范及提名奖,48人(群体)获得“中国好人”称号。

严管理城市整洁畅通有序

“有一种美,叫‘南宁蓝’!”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来邕度假的众多游客纷纷在朋友圈晒“南宁蓝”美照。今年3-9月,南宁市区连续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南宁蓝”纪录再次被刷新。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包括生态环境。在创城中,南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为出发点,昔日的臭水沟那考河,成首府新名片,并摘取中国人居奖范例奖;至今年年底,城市建成区99.4公里黑臭水体将基本消除。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离不开精细化的城市管理。南宁市下足“绣花”功夫,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与“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并行开展,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使城市更整洁、更畅通、更有序。目前,数字城管地理信息数据覆盖全市建成区内104个农贸市场、1466个居住小区、1246个建筑工地、51个城中村和70个公园广场,基本实现数字城管地理信息数据与城市发展步伐一致,并探索出“礼让斑马线”、网格化管理、“互联网+”管理、电动自行车管理“南宁模式”的好经验。

精细管理惠民生。推行“网格管理”,将建成区划分为387个工作责任网格,涵盖了202个社区、166个农贸市场、66个城中村、1333个物业居住小区、1934条道路、53个交通路口,实现治理手段“一键到位”;实行“划线管理,通过设置一批创业街、阳光早餐、早夜市场、便民市场摆卖区域,解决了2560户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实行“人本管理”,推出“以学促管”“学罚结合”的电动车管理模式,有效遏制电动自行车交通乱象,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大幅下降,受到公安部肯定。

同时,以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为目标,开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活动,美丽乡村为文明南宁添彩。目前,全市1446个行政村修订发布村规民约,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全市村镇农户参与率达95%;把改造风貌、塑造特色、传承文化和留住乡愁作为建设生态家园的主导模式,加快形成极具壮乡特色的农村建筑风貌,2016年全市投入9453.75万元,打造12个“环境美、村庄美、生态美、产业美、风情美、乡风美”的生态综合示范区(带);实施“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已建成768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438个农家书屋;在102个乡镇建设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县有两馆(文化馆、图书馆)、乡有一站(文化站)、村有一室(村史室)”。(记者 邓盛龙)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