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骆越文化的他 曾助巨型古石铲“回家”

广西新闻|来源:广西新闻网2018-01-01 10:51:48|网络编辑:王琳

\

朱仁宝在介绍古藏品

核心提示

今年50岁的朱仁宝是土生土长的南宁人,从1987年开始研究骆越文化并收藏了温酒壶、蒸酒器等不少有关物品,至今已经有30多年。他计划开一个有关于骆越文化的博物馆,“我知道那不容易,但因为我喜欢,所以想要做这个事情。”

1

30年前开始研究骆越文化

朱仁宝是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一员,这个研究会是一个研究骆越文化的民间组织,有许多广西喜爱研究骆越文化的人士参与其中,“我经常参加研究会的活动,大家相互交流”,不时一起去考察、去研究古玩。

朱仁宝从1987年就开始研究骆越文化了。当时他喜欢到邕江边散步,那个时候在白沙大桥底下有个自由市场,有人会摆卖旧书籍、江里打捞上来的石器,有时候他就会买下收藏,“都是几块钱,十几块钱的东西。”他回忆,“那个时候邕江边有很多船只,从现在的柳沙半岛到现在的三江口,河两岸都是船只。”那时候做生意的朱仁宝收入还不错,不时会买上五花肉、酒去和邕江水上人家交流,熟悉起来后会问有没有人打捞上什么好东西。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次他在一个渔家的船上发现船头一个正在烧水的炉子,是一个打捞上来的铜器。朱仁宝给渔家买了新的炉具,加上20元,换回了他认为是古代酿酒器的铜器。

朱仁宝收藏有不少的老物件,很多都是跟骆越文化有关的古玩。有铜器、石器等,“这些物件展示了不同时期的人类文明,见证着骆越文化。”

\

朱仁宝(右一)参与交接国内最大古石铲 (资料图片)

2

帮助国内最大古石铲重回隆安

2012年9月,朱仁宝和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等人在隆安的一次考察中,发现了稻作祭祀雕塑群遗址。当时,他们在隆安乔建镇儒浩村位于南宁至百色二级公路边,发现有一个石雕像,高5米,长8米,从正面看像一个盘着发髻的老妇,眺望着大石铲祭祀坑遗址,附近还有类似大米形状的石雕像。石雕像风化严重,但是可分辨出脸部的五官。石雕像的侧面,天鹅头状的石块用白色的灰浆勾缝粘连在石底座上;长达8米的底座则是蛇的形状。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古骆越稻神石头雕像,为兽身、鸟头、人面样子,经过专家判断制作年代为8000年前的新石器早期。

2013年11月,隆安县乔建镇鹭鹚村的村民在开垦香蕉地时,发现了古石铲。据相关人士测量,这块大石铲长77厘米、肩宽41厘米、厚2厘米,比广西博物馆的馆藏珍宝、也是在隆安县发掘到的新石器时代大石铲要大(该石铲长66.7厘米、宽27.2厘米、厚1.9厘米)。朱仁宝得知此事时,这把石铲已经被交到了南宁一位收藏家手上,他立即与谢寿球及一些文物专家前去考察,确认后立刻报告了隆安县文物部门,并代付了文物征集费,将石铲带回自己的古玩店代为保管。

不少收藏界人士知道消息后想要收购古石铲,为此有人找到朱仁宝开出了高价,朱仁宝没有答应,小心地保护着古石铲。2013年12月,这把国内最大的古石铲被带回隆安县文物管理所,作为“那文化”的重要物件收藏。

\

朱仁宝(左一)考察隆安稻作祭祀遗址群(资料图片)

3

计划开骆越文化博物馆

今年50岁的朱仁宝说:“接下来的时间我就想做我喜欢做的事情。”朱仁宝现在的生活大多围绕在跟骆越文化有关的事情上,他喜欢做的事情也都与骆越文化有关。

朱仁宝计划要开一家骆越博物馆,将自己收藏的与骆越文化有关的物品进行展示。他说自己“知道要做的这个事情不容易”,但他已经有了打算,想要用公益和商业结合的方式来最终促成。此外,他还打算出一本书,将自己所积累的研究和经验记录下来,“这些都是有意义的事情,我喜欢。”

记者 邓色迎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