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阐释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8-06-15 17:35:33|网络编辑:杨琪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阐释

——读《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作者:丰子义(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不仅关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发展前景,更直接影响中国发展的前途命运。正因如此,深刻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非常重要。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赵剑英教授推出新著《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展示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该著作是作者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撰写的理论文章的结集,收录的文章尽管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主题突出、论述全面、结构完整,主要是从哲学视角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系统、深入的考察和阐释,提出了独到的看法。

  从社会形态演变的格局中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照唯物史观,社会形态的演进发展既有普遍性,又有多样性;同一社会形态既有其共同的本质,又在不同国家、民族形成不同的特点。从纵向上看,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由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并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于传统、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从横向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形态,更与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等有着本质的区别。从社会形态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特殊性。由此也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这样的分析和考察,具有宏大的历史感,同时具有坚实的唯物史观基础。

  从理论上对中国道路的哲学观念加以提炼、概括。中国道路作为一种新的历史创造、新的文明探索成果,必然包含着超凡的哲学智慧、独特的哲学观念。这些哲学智慧和哲学观念,正是破解中国道路成功之谜的精神密码。作者认为,中国道路的形成和中国发展的成功,与实事求是、人民主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批判的革命的辩证法、依存共生等哲学观念的弘扬和凸显密切相关,而这些哲学观念形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之中。梳理和分析这些哲学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今中华民族的实践智慧,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的根源,从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提炼和概括这些哲学观念,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深化和发展。

  从哲学上对一些重要问题作出新的阐释。本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并将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诉诸哲学上的辨析和把握。如,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为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来把握;认为可以用社会基本矛盾基本原理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认为可以应用批判的革命的辩证法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和党的自我革命。这样的分析阐释,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刻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15日 11版)

  【原文链接】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