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农民传承“非遗”有奔头

泛北新闻|来源:广西新闻网2018-11-09 16:07:39|网络编辑:张倩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防城港讯(记者 张冠年 通讯员 李映武)11月6日,记者在东兴市江平镇山心村看到,村民黄尚文制作的鱼露产品供不应求,每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

京族鱼露制作技艺是防城港市知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黄尚文传承这门技艺,不仅带动了其他村民从事鱼露生产,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进一步丰富该文化遗产的内涵。

防城港陆地边境线230公里,分布着壮、汉、京、瑶等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主要项目有汉族的客家民居和采茶戏、壮族天琴制作传承技艺、京族哈节演唱技艺、独弦琴传承技艺、京族服饰制作技艺、瑶族服饰及刺绣技艺等。

近年来,防城港市把这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融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工作中,通过设立大板瑶服饰展示馆和瑶族刺绣馆、依托京族“哈节”和哈亭项目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生产销售京族传统技艺制作的鱼露产品等方式,既传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又增加了当地群众经济收入。

东兴市江平镇 尾村依托京族“哈节”和哈亭项目,每年引来大批游客参观游玩。东兴市江平镇城北社区京族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樊文英,带领3个妹妹从越南购进手工镶花布料,从事京族服饰生产销售,并对京族服饰进行挖掘和合理简化,使之符合当前人们穿戴审美标准,受到全国各地文艺团体以及私人收藏家的青睐,产品供不应求。

“非遗”的开发使边境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的同时,文化的引领也提高了群众的致富意识,农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东兴市分布在边境线0-3公里以内的村屯被列入国门文化大院建设一类村,近年来这些村屯大力发展种养业、旅游业、建筑业和参与边境贸易,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1.2万元。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