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民歌品牌 铸就文化自信

广西新闻|来源:南宁日报2018-12-04 11:27:44|网络编辑:李惠惠

\

大型舞剧《刘三姐》剧照。 记者潘浩 摄

\

广西文化艺术中心是民歌节新的主会场。 本报记者潘浩 摄

\

9月12日,“唱响新时代 民歌咏芳华”第20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大地飞歌·2018”晚会精彩上演,观众在民歌的世界中领略大美壮乡,倾听民歌节二十载的动人故事。 (许东 摄)

\

9月12日,2018年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大联欢晚会在民歌湖舞台举行。图为少儿戏曲《邕城粤韵》 。 (段柳健 摄)

\

2018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绿城歌台”群众文化活动武鸣歌台上,极具民族风情的节目大展壮乡风采。 (黄子晏 摄)

“踏平了山路唱山歌,撒开了渔网唱渔歌……”唱响二十年的《大地飞歌》深入人心,每段旋律都是一幅画卷,每个音符都是一则动人的故事。

广西素有“歌海”的美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南宁市扎根深厚的民歌沃土,创新打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打响民歌品牌,唱出了南宁人的文化自信。20年来,南宁因民歌被传唱,民歌因南宁得以弘扬。民歌节以民族性、现代性、国际性、艺术性及大众参与性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南宁、广西乃至中国的文化名片,南宁也被誉为“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

且听民歌飞扬,壮我心胸胆魄,新时代,新气象!又看朱槿花开,尽显八桂风华,新征程,新乐章!

场馆变迁见证城市巨变

今年,“大地飞歌·2018”晚会首次在南宁新地标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举办,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对广西文化艺术中心给予高度评价,称其“拥有首屈一指的舞台,非常好的音响设备,宽阔的过道……”

歌声响彻天际,笑语萦绕云端,动人旋律记录的是这片土地的时代变迁。在20年的时间里,民歌节的举办场地有过4次变迁,这也反映了南宁社会经济文化的跨越式发展历程,城市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

1999年,由于没有举办大型晚会的专用场所,首届民歌节选择在当时条件相对较好的广西体育场举行。随着埌东片区的崛起,2003年,民歌节主会场“移师”民歌广场,这是为民歌节量身打造的场地,也是南宁第一个专业晚会室外大型会场。2010年,广西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在五象新区落成,这里遂成为民歌节新的主会场。2018年初,作为南宁市服务自治区成立60周年公益性项目,广西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启用,民歌节“大地飞歌”晚会于金秋9月在这里唱响。

当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和南宁民众跨过南宁大桥,一路向南,蓬勃发展的五象新区尽收眼底,大家共同见证了绿城的城市建设成就。坐在广西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文化艺术殿堂里,欣赏“大地飞歌”晚会的精彩节目,人们感受到了南宁文化的软实力。

拓展民歌节深度和广度

如今,民歌节既有经典的“大地飞歌”晚会,又有群众基础深厚的“绿城歌台”,还有展示中外戏剧魅力的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拓展民歌节的深度和广度的同时,也彰显了南宁文化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民歌来自民间。20年民歌节,20载歌台盛筵。强调大众参与性的“绿城歌台”把舞台搭建在群众身边,让市民共享文化发展红利,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今年“绿城歌台”分为民歌湖歌台、县(区)歌台和校园歌台,每个歌台都有不同的特色,向群众献上了14场不同风格的主题晚会;15个国家、17个团队、131位外籍演员参与了“绿城歌台”演出。绿城成为歌的海洋。

戏海扬帆绽放多元文化。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是今年民歌节的重头戏之一。来自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菲律宾、老挝11个国家的26个优秀院团带来了53场精彩活动,在中外戏剧“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彰显了南宁包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自信。

广西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围绕刘三姐动人故事,诞生过彩调剧、电影等无数经典艺术作品。今年,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出品的舞剧《刘三姐》用舞蹈的形式,以全新的视角演绎“歌仙”的故事。舞剧《刘三姐》于今年民歌节期间正式公演,获得了专家、观众的认可与好评。11月30日至12月2日,大型舞剧《刘三姐》赴香港演出,展现新时代壮乡人民的文化自信和崭新面貌,促进了南宁和香港的文化交流,让中外观众领略了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

开创民歌新唱先河

文化自信是对生生不息的文化创新的自信。在寻求民歌和流行歌的契合点、传统民俗和现代生活的交汇方面,民歌节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在促进民歌的流传和发展方面功不可没。

1999年的首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首次成功地用多种音乐元素对传统民歌进行全新的改编和演绎,开创了民歌新唱的先河。晚会中,在600名“刘三姐”的伴唱下,女歌手斯琴格日勒以一曲摇滚版《山歌好比春江水》惊艳全场。

民歌新唱完全颠覆了人们此前对于民歌的传统观念,用通俗、摇滚甚至蓝调、爵士的风格重新翻唱经典民歌,赋予了传统民歌新的活力,唤起了更多人对民歌的关注。广西经典民歌《赶圩归来阿哩哩》被轮回和黑豹两支摇滚乐队改编成摇滚版后,词作者黄有异赞许说:“改得很好啊,我喜欢听。歌曲被改编成摇滚版后,喜欢它的年轻人更多了,更有利于这首歌曲的传播。”

20年来,中国绝大多数经典民歌在民歌节舞台上被重新翻唱。《青春舞曲》《阿里郎》《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一首首传唱不衰的经典民歌,经过重新演绎大放异彩。

书写当代民歌故事

在“大地飞歌·2018”晚会上,歌舞《美丽姑娘赶歌圩》《绣嫁衣》表达出八桂儿女的炽热情感和真挚心意,舞出了深厚的民族文化。这是20年民歌节的一个精彩片段。

从1999年开始,民歌节以传承民歌文化为己任,致力于向世界推出独具魅力的广西传统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只有山歌敬亲人》《多谢了》等传统民歌被反复吟唱。

民歌是从泥土里直接“长”出来的,是从心窝里直接“飞”出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民歌撒落在田间地头,流淌于时间的长河。民歌节让不少濒临失传的、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宝贵艺术遗产得以流传,如先后挖掘、整理并推出侗族大歌、那坡黑衣壮山歌、马山“三声部”民歌、壮族平果“嘹歌”、龙州女子天琴等。

20年来,国内外词曲名家会聚南宁,100多首新创歌曲也从民歌节舞台上唱响全国,《大地飞歌》《山歌年年唱春光》《壮乡美》……激活了民歌文化基因,让南宁这个“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绽放出夺目光芒。

民歌成为相通的语言,以歌会友,以歌传情;民歌节成为沟通的桥梁,民心相通,发展共赢。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民歌节为南宁与东南亚及世界各国搭建起了音乐之桥,印尼民歌《星星索》、越南民歌《难忘的黑马》、俄罗斯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经典民歌被传唱,让人们感受到了世界各地民歌的魅力。

在“大地飞歌·2018”晚会上,越南歌手杜氏清花和中国艺术家罗罗拔四共同献上了中国经典民歌《小河淌水》。这是杜氏清花第三次登上民歌节舞台,正是这个舞台让她为南宁观众和全国观众所熟知。杜氏清花希望能为两国文化交流多作贡献,“中国民歌文化博大精深,一辈子都学不完。”(记者莫俊)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