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这群青年科学家 他们把科研梦想变成现实

广西新闻|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2019-02-19 11:24:56|网络编辑:孟宪静

在广西,有这么一群青年科学家,不辞辛劳,求真务实,一步一个脚印勇攀科技高峰,把他们的科研梦想变成现实。

他们有的拒绝了发达省份薪资优渥的聘请,为了心中的梦想来到广西;有的离开故土把广西当作第二故乡,为广西贡献智慧力量……

A 赵立春:在中药民族药库“淘宝”

建立民族药资源植物化学研究团队;系统开展救必应、铜锤玉带草、扶芳藤、青钱柳等中药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抗肝损伤、防辐射、降血糖、抗炎止痛等活性筛选研究;突破广西特色民族药基础研究与新药开发利用的化学成分瓶颈收获丰硕成果……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常务副院长、药学专家赵立春十几年来乐此不疲地在中药民族药库里“淘宝”。

他究竟想要淘到什么宝贝呢?

“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明确中药当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并筛选具有较好药理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明确药效物质基础。如果是复方研究,就要明确其起到协同作用的有效化学成分有哪些,或者做好因为成分变化而产生的以配位络合物、分子络合物状态存在的质量控制研究。”赵立春给记者介绍了他和团队孜孜以求的“淘宝目标”。

土生土长的长春人赵立春选择扎根广西是被广西丰富的中药资源吸引。目前,除了做好中药民族药化学成分活性筛选的研究之外,赵立春锁定中药民族药的靶向药物研究,希望该研究能实现中药对患者患处精准治疗,使药物或其载体能瞄准特定的病变部位,并在目标部位蓄积或释放有效成分。靶向制剂可以在提高药效的同时抑制毒副作用,减少对正常组织、细胞的伤害。

近年来,中医药在全球越来越火爆,催生了国外一些中药研发产业。在赵立春看来,中医药是老祖宗的宝贵财富,我们应着力做好中医药的深入开发与研究,力争在世界中医药发展中保持最前沿水准。“我们不能把西药研发标准照搬到中药的开发上来,这样会导致中药研发标准的丢失。我们有选择性地引用和借鉴,制定属于我国的中药和民族药研发标准,进而让国外的中药研发按照我国的标准来执行。”为此,赵立春和团队正确把握中药化学行业动态和中药民族药学科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中药民族药研发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青钱柳具有很好的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作用。赵立春团队研发出了青钱柳茶、青钱柳固体饮料,为高血糖、高血压患者奉上了优质的民族药保健饮品;被人们丢弃的荔枝核,在赵立春实验室里变成了一味特殊的中药,其抗炎止痛的特性,对治疗男性因精索静脉曲张而引起的发炎、疼痛和前列腺肥大等症状有显著疗效。

“搞科研没有捷径可走,重重复复的实验确实很枯燥很乏味,但办法总比困难多,耐住寂寞坚持下来后,很庆幸我有了收获。”正是这份坚持,让赵立春在后来的中药特别是广西民族药的研发中带领团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突破。系统分离提取了230余个化学单体,针对抗肝损伤、糖尿病等做深入的药理研究;提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复方化学研究方法,拓展了复方化学的“霰弹靶点理论”;将响应曲面法应用到中药民族药的化学成分优化提取当中……

“以病患需求定未来,用放心好药造福百姓”是赵立春的座右铭。目前承担着近10项科研项目的他每天累并快乐着。

B 杨晓波:为职业暴露人群构筑“健康防火墙”

如何更好地预防锰暴露对人群健康危害?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专家杨晓波,用实际行动守护职业暴露人群的健康。

2007年,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毕业的杨晓波离开家乡湖北来到广西医科大学发展。从此,他开始了艰难的科研历程。

2008年,杨晓波协助学校一位资深教授申报“艾滋病生物预防”的科技重大专项。该重大专项的实施,不仅使杨晓波迅速积累了经验,也使其进一步地了解到了广西公共卫生环境严峻的现状。勤奋好学的杨晓波打算申请项目,做好职业人群的疾病预防工作,以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几十年来的研究重点——重金属中毒和防治为切入点,开始研究。

广西的重金属污染,对从事重金属相关工作的职业者的健康影响尤为突出,锰元素首当其冲。杨晓波秉承着“上医治未病”的理念,立足锰污染严重且锰暴露人群众多的实际情况,攻坚克难,采用分子流行病学与基因组流行病学的研究策略,探讨职业工人锰暴露对机体早期多系统健康的损伤作用,建立了国内外最大的锰暴露人群前瞻性研究队列,完成了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生物样本采集和部分环境监测等工作并对建立的队列进行随访,不仅阐明了持续性锰暴露对机体多系统健康损害的影响,同时探讨了锰致认知功能损伤的分子毒理学机制。研究成果对于促进环境锰暴露人群的身体健康水平以及疾病的早期发现与干预,PAHs暴露人群DNA损伤的遗传易感性分析和早期损伤效应评价及该人群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工作,制定有效公共卫生防控策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

杨晓波和团队用实际行动为职业暴露人群构建起了一堵“健康防火墙”。

C 李强:抗击“地球之癌”

李强没想到当时自己颇为担忧的研究方向一不小心细分了我国在生物地球化学领域的学科分支,还填补了我国在岩溶生物地球化学领域的空白。

2007年,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的李强来到桂林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为了找到施展才能的舞台,他将自己的专业生物化学知识和岩溶所的研究相结合,确立了研究领域——岩溶生物地球化学。

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被称为“地球之癌”,如何解决岩溶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李强的克“癌”利器:西南岩溶区适生药用植物——金银花泌钙机制,为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适生物种的筛选及发展营养体农业提供了科技支撑。

在进行植物钙元素和光合作用相关性研究的时候,李强发现,当地金银花中的钙元素可以有效地促进其光合作用效率的提高,从而利于金银花的生长,而金银花中的钙元素则来源于岩溶地区,钙元素进入金银花体内的过程恰恰印证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李强的这一发现对解决岩溶地区植被覆盖率问题、发展经济作物种植有着重要意义。

在随后重庆市的石漠化治理当中,证明石漠化地区的金银花不仅能以每年20%-30%的叶蔓生长速度迅速将裸岩覆盖,还能在取得环境效益的同时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石漠化治理要以人为本,如何让农民在自愿参与到石漠化治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是我们科技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朴实的言语,透露着李强心系百姓的家国情怀。

将“水—岩—气—生”概念引入到岩溶水化学研究中;通过土壤酶复合指数评价体系,为监测岩溶生态演替趋势和石漠化治理提供技术支撑;提出碳酸酐酶高产植物的种植能够加速“二氧化碳—水—碳酸盐岩”反应速率,为人工干预岩溶土壤风化速率提供支撑……李强的对症下药给石漠化治理提供了“组合拳”。(记者 李新雄 通讯员 农立尧)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