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成灌阳发展重要引擎

广西新闻|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2019-05-22 09:16:44|网络编辑:张倩

开栏语:

这是一场穿越85年的对话。

85年前,数万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兴安、全州、灌阳等地浴血奋战,为中国拼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美好明天。

85年后,在革命先辈们曾经鲜血浸染的土地上,后辈们秉承伟大的红军精神,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自强不息,奋力拼搏。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本报派出报道组,沿着红军在桂北的足迹再走长征路,通过报纸、网站、客户端等平台,全面回顾长征路桂北线上铭载史册的重要历史节点、重大历史事件,展现红色桂北多年来的沧桑巨变以及老区人民建设壮美广西的精彩故事。

红色旅游成灌阳发展重要引擎

\

5月20日,众多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群众来到灌阳县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祭奠缅怀红军烈士,学习传承红军长征精神。记者 邓华 摄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周 珂

85年前,发生在灌阳县境内的新圩阻击战,打响了湘江战役的第一枪。85年过去,红色遗迹遗址和感人至深的革命事迹,仍然闪耀着伟大的红军精神,向人们述说红军在灌阳浴血奋战的历史。

位于新圩镇和睦村下立湾屯的蒋氏祠堂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934年11月底,为保证中央军委纵队和红军主力顺利通过灌阳,强渡湘江,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红三军团红五师奉命在新圩布防,阻击来自灌阳县城方向的桂军,将战地救护所设在了蒋氏祠堂。

“当时战斗十分惨烈,救护所里挤满了伤员,红军战士的鲜血流了一地,老百姓们自发给救护所送饭、抬运伤员参与救治……”5月21日,记者来到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旧址,展板上的记载,让人仿佛亲历当年的场景。旧址里陈列着的战地救护所简介、中央红军过灌阳简介、灌阳红军遗迹遗址及文献等展板,向人们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充满硝烟的革命历史,传递出革命先辈对于理想信念的执着和坚定。

距离下立湾屯北约500米处,有一口特殊的井,井口宽约2米,上小下大,形似酒坛,故取名酒海井。新圩阻击战红五师撤防时,由于战斗形势紧迫,来不及将救护所里的100多名重伤员转移,后被敌人残忍地丢到井里壮烈牺牲。

当地导游介绍,酒海井下有暗河相通,曾有村民用绳子拴着石头投入井中测量,绳子放了80米依旧没有触碰到底,井里到底投了多少红军战士没有精确的数字,粗略估计应该不少于108人,很多战士都是无名英雄。

如今,战地救护所和酒海井都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和灌阳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是到灌阳开展红色之旅的必去之地。

像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旧址、酒海井红军纪念园这样的红色遗址遗迹,在灌阳随处可见,如红三红五军团指挥部旧址九如堂、杨柳井红五师指挥所、文市灌江渡口的红军亭等。它们不仅见证了中央红军长征过灌阳的历史,更为灌阳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

近年来,灌阳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革命老区优势,做好“红色”文章,着力整合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有力地带动了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商品销售等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据统计,灌阳2017年旅游接待总人数70.51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7.61亿元,其中红色旅游接待人数42.3万人次,收入4.56亿元;2018年旅游接待总人数164.21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17.14亿元,其中红色旅游接待人数98.5万人次,收入10.28亿元。红色旅游在灌阳旅游发展中的占比越来越大,正逐步成为推动当地发展的重要引擎。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