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疾控中心帮助定点帮扶贫困村脱贫摘帽

泛北新闻|来源:南宁晚报2019-06-17 10:06:55|网络编辑:刘婷

\

  驻村第一书记黄家运(左一)到贫困户家中进行民情调查

\

  驻村第一书记陈海滨(右二)作精准识别宣传动员

\

  驻村第一书记周华娟(左一)入户了解贫困户种养产业状况

\

  驻村第一书记梁善范(左一)帮助贫困户拆除危旧房 图片由市疾控中心提供

  修路到门口,培养村干,打造产业,危房改造……从2012年开始,市疾控中心派出的4任驻村第一书记各展所长,多措并举展开扶贫工作。在村民的坚持不懈中,在第一书记的持续发力下,在后盾帮扶单位的不断援助中,市疾控中心定点帮扶贫困村横县那阳镇政华村成功脱贫摘帽。初夏的上午,坐在市疾控中心的会议室里,谈起这7年来的日夜奋战,4任驻村第一书记有太多记忆挥之不去,太多瞬间值得回味……

  1 发动村民积极筹集资金修路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口号喊了很久,也很实际。

  “那时候通往政华村的209国道比较老旧,破损严重,驾车时速只能保持在20公里左右,从镇上到村里30公里左右的路程要开一个小时。这条泥巴路长年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就变成了‘水泥路’。政华村所属7个自然村,竟然没有一条完整的硬化路。”结核病防制科副主任医师黄家运,回忆起2012年新婚6天就到政华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底,黄家运觉得,要想带领政华村脱离贫困走上小康之路,首先应该从给村里通路开始。当时正赶上国家开展农村“一事一议”项目,但政府的拨款不足以支付修路所需费用,黄家运联系在外打工当了老板以及在县里政府部门任职、生活水平尚可的村民,鼓励他们为家乡建设贡献一份力。村民对此非常支持,不少在外打工赚了钱的村民回村捐款,捐款数额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

  人口只有100多人的榃朴村是政华村的一个自然村,虽然人口少,但是非常团结,黄家运上门动员没多久,没等政府专项资金拨下来,村民们自己就筹集了6万多元。黄家运感慨道:“2014年我任满结束回单位时,政华村的每个自然村都通路了。”

  2 扶持“领头羊”开拓致富路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黄家运到任之时正赶上村委换届,他深知扶贫工作要发展经济,村委里要有个“领头羊”起带头作用,于是在到镇里参加党委会时多次提出,换届前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通过接触了解,黄家运认为计生干部邓家瑞有很不错的经济头脑,便在多次沟通中鼓励他起带头作用。之前跑货运,如今村支书和村主任一肩挑的邓家瑞,担任村干部后便把车卖了,在黄家运的建议下,他带头包了30亩地种百香果,半年后便开始有收成,每年有2万多元的固定收益,“只要种出来完全不愁销路,南宁的公司会专门过来收购”。

  最开始扶贫办给项目时,村里没有几个村民愿意做,百香果、黄栀子没有人愿意种,邓家瑞的百香果让村民看到了希望,第二、三年开始有村民主动要求参与项目,申请领取百香果苗去种植。如今,政华村的产业慢慢发展起来。

  3 牵线搭桥引进先进教育理念

  陈海滨是慢性病防制科副科长,2014年接任政华村驻村第一书记时他刚刚结婚一年,妻子怀孕期间基本看不到他,因为他驻村的一年半时间正好赶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2015年10月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必须在15天内把全村1316户6000多人挨户摸底识别。政华村是个大村,人口数众多,时间紧、任务重,陈海滨倍感压力。他向后盾帮扶单位紧急抽调3名同事下乡来协助,与镇、村干部分成7个小组共同挨户上门调查,开展精准识别,不漏过一户贫困户。

  “那时候还是冬天,每天早晨6点就出发,晚上走访结束后要马上回去把材料录进电脑,再一项项核实。办公室的材料堆得像小山一样高,每天都要工作到夜里十一二点才能休息。”陈海滨说,虽然很辛苦,但想到能通过摸底排查,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户脱贫摘帽,他和同事都觉得值得。

  前任已经修好了路、搭好了班子,自己该如何干?这是陈海滨思考了很久的问题。“扶贫先扶智”,陈海滨通过个人关系,联系香港的慈善组织给政华村小学捐书助建。“给教室做了门窗,食堂前搭了雨棚,还捐了书籍和体育用品。”陈海滨说,慈善人士还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今,香港慈善机构与政华村小学建立了固定的联系,每年定期来开展爱心公益活动。

 4 找准脱贫点子鼓励种养致富

  每一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阶段任务不一样,工作也有差别。医学门诊部医师周华娟是主动要求下乡的。2016年,曾经抽调下乡3个月配合陈海滨开展“精准识别”摸底工作的她,在就任第一书记期间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带领村民脱贫摘帽。

  前期的摸排工作让周华娟意识到,政华村脱贫要从改变村民落后思想,改变产业无特色、不突出入手。为了“刺激”村民,周华娟提出对种养进行奖励,村两委同意她的建议,把扶贫款入股到隔壁村的白毛茶厂,每年拿到8%的分红给村民增加收入。

  2017年,村干部邓家瑞成立了“山夫”茶叶合作社,计划种植100亩茶叶,前期种植30亩,周华娟帮助他申请了5万元的扶贫基金,与邻村的白毛茶厂合作,又种了30亩。邓家瑞因此被评为“2017年度横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前段时间,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陈康接到邓家瑞的电话,说是他们村种植的南山白毛茶上市了,咨询一下是否可以在市疾控中心办一个小型的“推销会”。“我当即告诉他这个想法很好,我们300多名职工干部都是扶贫村的人脉,不但会帮他把这个推销会搞起来,我们的饭堂还可以采购村民种植的土特产做食材。”陈康告诉记者,如今很多同事喝的茶都是政华村出品的南山白毛茶。

  5 聚焦重点人群将关爱送到家

  2018年,从质量管理科副科长到驻村第一书记,原本就有过农村工作经验的梁善范很快完成角色转变,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工作。

  在了解到村里农天谊和农汗明两贫困户因年迈多病,无危房改造自筹能力时,梁善范多次深入两户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并为危房改造积极奔走。梁善范积极与上级沟通,为两户贫困户申请危改指标,并积极联系后盾单位,倡议募集善款。市疾控中心党员干部积极响应,短时间内捐款3万多元,解决了贫困户旧房改造资金启动难题。从新房的选址到建筑施工队的联系再到施工进度的督促,梁善范都亲力亲为。年内农天谊和农汗明两户都住进了新房,开始了新的生活。“做好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工作,让贫困户有住房保障,这是我的职责所在,再苦再难我们都有信心完成。”梁善范开心地说。

  “村里的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带着孩子在村里继续上学,留守儿童成为我们村一个大问题,怎样让孩子们在随祖父母求学时不感到孤单,是我关注的一个点。”梁善范说。为做好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脱贫工作,梁善范在继续抓好政华村危房改造工作的同时,下大力气抓好村里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怀工作。2018年,梁善范充分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联系那阳镇党委政府、市疾控中心党委和政华小学,开展六一儿童节“点亮微心愿 情暖孩心房”微心愿认领活动。活动共捐赠价值9000余元图书和文具等学习用品,为全校170名留守儿童圆了微心愿。

  2012年以来,市疾控中心充分发挥业务优势,积极组织各科室、党员干部瞄准精准扶贫,弯下腰来抓落实,多次深入定点帮扶村与贫困户拉家常、讲政策、话发展、谋脱贫,进一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针对不同情况,因户制宜、因人而异制定脱贫计划,增强群众走出贫困的决心和信心,同时让村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力量,多措并举,为脱贫攻坚凝聚强大的正能量。据统计,政华村新建道路32条,总长15.73公里;贫困发生率由18.10%下降到2.41%,贫困户由253户降至37户;村集体收入从“零”开始,2019年预计将超过20万元。(记者 叶祯 实习生 张雪奇)

  (作者:叶祯 张雪奇)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