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的广西印记——《非遗瑶绣》

新闻眼|来源:广西台新闻9102019-06-30 09:44:00|网络编辑:李惠惠

\

70年风雨兼程,时间的年轮烙印着共和国奋斗的足迹!

70年披荆斩棘,八桂大地,处处生机盎然,充满“春天”的希望。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别节目《共和国的广西印记》

讲述八桂儿女为建设新中国燃烧的青春岁月,记录壮乡大地激情奔跑的追梦记忆!

共和国的广西印记——《非遗瑶绣》

瑶绣文化是我国刺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瑶绣历史悠久,瑶族同胞用红、黄、白等丝线在服饰上刺绣,也会使用黑布、蓝布或白布为底制作成绣品,这不仅是瑶族同胞所珍爱,也受到广大服饰爱好者的推崇。美丽的瑶绣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新中国成立之后,广西又是如何保护和发展瑶绣文化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贺州瑶族服饰文化传承馆,瑶族绣娘李素芳为我们讲述贺州瑶绣的传承故事。

\

“这块绣片,年代比较久,应该有四代人以上了,我们进村的时候从一个老人家的手上拿来的。这是一个新娘盖头。它上面绣的是太阳花,我们也叫八角花,太阳花象征一个美好的寓意。上面的颜色已经褪化了,最早的时候它的颜色不是那么淡的。我觉得这里凝聚了所有的手工,棉线都是自己种植、染色,布料也是自己手工织、手工染,就想拿出来放在我的店里让大家看到老古董的东西是长什么样的。”

瑶绣作为瑶族传统手工技艺,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2006年5月,瑶绣被列为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素芳说,瑶绣传到她这一代是第四代了,仅她家的瑶绣传承历史,就有200多年。从小耳濡目染,李素芳从十二三岁起就开始学习瑶绣。2004年,李素芳在家乡开了一家小店。起初她只是闲暇时去收集一些旧的绣片,把做好的瑶族服装放在店里。随着收集的绣片越来越多,找上门来做瑶族服装的人也越来越多。2008年,李素芳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工作室,正式投入到这份事业中。

“这本笔记本是联合国采用我们的瑶绣作为笔记本的封面装饰,还有一个联合国的图标。我觉得非常有纪念意义,就一直保留着。瑶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联合国能选用这样一幅瑶绣,作为传承民族文化来说是很光荣的事情。2016年贺州市旅发委让我们选送瑶绣图案,当时我们选送了八幅图案,后来被选用了两幅图案。绣娘们都是很兴奋的。她们也很认真地做刺绣,连夜赶出来。通过这个绣品登上联合国之后,对我们自已的民族文化更加自信了,来找我们定制服装、小工艺品的订单也多了很多。”

近几年来,随着贺州市政府的重视和扶持,瑶族文化得到了大力推广,欣赏瑶绣的人越来越多了。如今,在贺州各瑶族乡镇、村落里,都有李素芳公司的绣娘。同时,李素芳还积极与区内外高校合作,设计定做高端瑶绣服装。

\

“我们设计了一个作品,取名叫天圆地方,是一条裙子。因为很多人买了衣服回来穿了一阵子就不喜欢了,扔掉也可惜,留下来也没多大作用,所以我就想能不能把衣服做成一件艺术品,既能穿上身上,又能挂上墙上,就做了这个艺术品,是广西工艺美术奖的一个获奖作品。”

讲究手工,讲究款式,小小的绣品曾“藏在深闺无人识”,现在已经飞上枝头变“凤凰”。 贺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产业发展科工作人员陈映蓉认为,瑶绣从“不值钱”到有市场,从简单的几个构图,到繁琐的精雕细琢,这是瑶绣的进步,也是瑶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的缩影。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瑶族地区的发展,立足瑶族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瑶族文化潜在价值,创新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模式,实现瑶族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瑶绣工艺品深受欢迎。他们把产业与文化很好地进行了融合,用时尚元素重新包装传统瑶族文化,用现代理念经营瑶族文化产业,将瑶绣‘玩’出了新花样。”

(记者:梁鋆 )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