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走过这片草原(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来源:人民日报2019-07-31 09:47:39|网络编辑:夏汝

\

(本报记者卫庶、陈振凯摄影报道)

  在儿媳妇阿尔基看来,公公侯德明的一生就是传奇,“尽管他没有做过什么大事”。站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日干乔大沼泽的一块石碑旁,阿尔基讲起过去的故事。那块石碑上镌刻着周恩来总理1960年为红原建县题写的“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10个大字。

  侯德明老家在湖南大庸(今张家界),一家9口人参加红二军团,跟着老乡贺龙长征。1936年夏天,队伍到达红原境内。一天,母亲牺牲在沼泽地里,侯德明当时还年幼。后来,侯德明掉了队,一个喇嘛收养了他。他开始学习藏语,人勤快老实,当地土司把女儿嫁给了他,因为他“人品比金子还好”。新中国成立后他当上了瓦切镇上的保管员,保管的玛瑙、珊瑚等珍贵物品,无一丢失。

  2004年因为媒体报道,湖南的家人联系上了侯德明。事后才知,长征后,一家9口人只活下来3人。2005年,侯德明启程回湖南老家那天,镇上熟人都来送他。阿尔基至今记得,当天人山人海,大家为侯德明找到亲人高兴,又都说:你一定要回来,这儿离不开你。探亲后,侯德明很快便回来了。

  在阿尔基眼里,侯德明对家人影响很大。“公公常说,年轻人遇到一点小事,不用怕,再难也没有红军过草地难。只要人品好,就像埋到土里的金子,早晚都会发光,都会有好运气。”

  侯德明去世前,组织问他还有什么要求,他一样都没有提,“比起牺牲的战友,自己很幸运。”

  红原县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贺建军介绍,许多红军战士牺牲在长征途中,红原留下“金色的鱼钩”和“七根火柴”等动人故事。1935年6月至1936年8月,红军三大主力经过红原境内的雪山、草地和沼泽。艰苦岁月中,红原牧民为红军当向导,用青稞和牦牛支援红军,救助、收留了许多伤病、掉队和失散红军。

  亚口夏山红军烈士墓、日干乔大沼泽、嘎曲河、色地坝和年朵坝大草地等革命遗址,是红军长征在红原的历史见证。

  2003年,红原县委和县政府在日干乔大沼泽修建了红军过草地纪念碑。这个大沼泽是红二、红四方面军左路纵队穿越草地北上的所经之路,被称为陆地上的“死亡之海”。纪念碑碑身右侧,刻着一段话——

  “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

【原文链接】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