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海城区:厚植民生沃土 助推脱贫攻坚

泛北新闻|来源:广西日报2019-10-17 09:55:53|网络编辑:刘婷

\

赤西村大力打造油菜花文化节,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王禄海/摄

\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推动赤西村脱贫致富。 黄 娴/摄

\

赤西村新貌。 黄 娴/摄

今年2月,北海市海城区赤西村300亩油菜花在春风吹拂下竞相开放,迅速成为今春北海“网红”景点,给赤西村及周边村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据统计,2月份到赤西村油菜花景区赏花的游客超过10万人次,村民们通过在景区经营特色小吃、农副产品以及提供停车服务等方式,直接增加收入50万元左右。

徜徉在赤西村金灿灿的花海里,人们很难想象,这个美丽乡村曾是海城区唯一的贫困村。近年来,海城区通过加大扶持资金投入,打造特色产业带动精准扶贫的新载体等方式,使赤西村在2016年提前一年实现脱贫摘帽,全区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也于2017年全部达到脱贫摘帽标准。2017年以来,海城区采取“旅游+产业+扶贫”的方式,投资100多万元打造赤西村300亩油菜花项目,投资260万元打造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投资1600多万元完善基础设施,为村民们的生活翻开了崭新一页。

赤西村的可喜变化,是海城区不断厚植民生沃土,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的一个生动注脚。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民生持续改善,海城区贫困人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环境美了 产业旺了 村民乐了

“三员新九有”让赤西村变了模样

村中混凝土道路平坦整洁,红、蓝、绿、灰等不同颜色的分类垃圾箱被整齐摆放在指定点;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掩映在绿树翠竹中,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鲜花盛开,展现农耕文化、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等主题的彩绘跃然外墙上;村里的小花园凉风习习、鸟语花香,石椅石凳错落有致,戏台、篮球场以及各种健身设施一应俱全……这是笔者近日在北海市海城区赤西村看到的怡人景象。

早些年,还没摘掉贫困帽的赤西村可不是这般模样。村民赖强初记得,以前村里大多是瓦屋和平房,新楼房并不多见。村中道路多是泥路,坑洼不平,排水不畅,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是常见景象。最要命的是没有路灯,村民晚上出行非常不便,一不留神就会摔跤。如今,村里装上了很多路灯,一到晚上到处亮堂堂,孩子们玩耍嬉戏,妇女们跳起广场舞,男人们打篮球,老人们闲话家常,其乐融融。

从曾是海城区唯一的贫困村,到现在成为北海市乡村振兴的示范村之一,赤西村的美丽嬗变,是海城区以不折不扣落实“三员新九有”为重要抓手、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所结出的硕果。

“三员新九有”是北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乃学针对北海实际情况开出的脱贫良方。即引导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乡镇和村两委干部当好资源调查员、项目包装员、招商引资员,在落实原有贫困户“八有一超”和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的基础上,全力推进“特色产品、加工厂、种养基地、小市场、电商、农(渔)家乐、升级版合作社、小花园、村庄规划”“新九有”建设。

按照北海市委的统一部署,海城区进一步拓宽精准脱贫攻坚思路和方法,深入挖掘赤西村特有资源,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投入1600多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产业,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底,赤西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8年,赤西村跻身北海市首批“新九有”示范村之列。

“我们不仅有小花园,有农贸市场,还有扶贫大棚蔬菜基地、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花生油压榨加工厂、惠农种植专业农民合作社、电商运营中心,村民们的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增收致富的门路也多了。”赤西村第一书记陈振华介绍,赤西村的花糯玉米、紫淮山、靶齿菜、海鲜番薯等无公害特色农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每到收获季节总是供不应求,村民们种植热情高涨。

投资260万元创建的食用菌种植产业示范点是赤西村打造特色产业的又一亮点。通过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引导贫困户参与食用菌种植生产工作,产值达240万元以上。村民不仅有了一笔稳定入股收入,还可以在家门口的食用菌合作社工作,增加收入。

最让村民们高兴的是,海城区每年投资50多万元打造的300亩油菜花旅游文化节项目,自2018年以来,每年春天前来赏花的游客超过10万人次,给村民们增加直接经济收入50万元左右。在油菜花旅游文化节项目的带动下,赤西村旅游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海城区计划今年内在赤西村成立乡村生态旅游合作社,联合旅游部门,引入社会资金和团队,共同建设田园风光园、农耕文化体验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及民俗村落,引入各种文创类手工作坊,培育打造周末亲子游精品路线。目前,已设置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标志系统等相关旅游设施,启动田园风光园400亩和农耕体验园50多亩土地流转工作。

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整合

2019年,海城区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助推精准扶贫,实现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

海城区重视落实长效机制,增强先锋引领。通过实践锻炼、考察学习、集中培训等方式,实现村两委干部和农村党员培训100%全覆盖,提高村干部能力。强化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管理,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激发农村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建强战斗堡垒,从组织体系、领导班子、党员队伍、组织生活、工作载体、工作运行机制等方面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服务能力。落实每个行政村每年10万元专项经费用在服务群众“刀刃”上,提高群众获得感。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9年整合各级专项资金947万元,成功申报自治区级示范项目3个、北海市级示范项目1个,赤西村集体经济预计将达到26万元以上,比2018年翻一番。

“旅游+扶贫”捧红赤西村

秋风起,稻谷黄。深受广大学生家长欢迎的北海市海城区赤西村农耕学堂将于近期启动“秋季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收割稻谷、采摘蔬菜瓜果、参观产业基地等,令人期待。

到赤西村农耕学堂体验农耕文化,是今年北海乡村旅游的新时尚。自今年7月启动以来,学堂已开展5期农耕活动,学生和家长参与热情高涨。作为继油菜花旅游文化节项目之后,海城区在赤西村打造的又一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农耕学堂在促进当地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依托赤西村良好的区位条件和自然生态基础,海城区采取“旅游+扶贫”的方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村民们的生活翻开崭新一页,也使这个曾是海城区唯一的贫困村迅速发展成为“网红”景区。

油菜花旅游文化节是赤西村首个旅游特色品牌,自2018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两届,每年活动期间吸引游客超过10万人次。春天到赤西村看油菜花,已成为很多北海市民的习惯,不少外地游客也慕名而至。每年花期,赤西村的村民们通过在花田边经营特色小吃、农副产品以及提供停车服务等方式,直接增加收入50万元左右。

为更好地发挥赤西村的自然资源优势,海城区采取“合作社+平台公司+企业+农户”模式,于今年投入26万元打造农耕学堂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观赏性荷花田,以及可供采摘的秋葵田、马蹄田、空心菜田等配套农田建设,并在学堂内设置了木棚教室、木廊道、温室大棚、工具间、水井、厕所等基础设施,可同时容纳100人参加农耕实践课程。这一项目将带动更多村民“吃上旅游饭”,实现增收致富。

脱贫户的精气神:

只要踏实肯干 日子一定越过越好

眼下是豇豆收获的季节,海城区赤西村脱贫户黄开建和妻子每天一大早就到地里摘豇豆,一天下来能摘100公斤左右。

与上季相比,这季豇豆收购价下降得厉害,每公斤在1.2元至2元之间浮动。扣除成本,所剩无几。尽管如此,黄开建每天都乐呵呵的,干劲十足。在他看来,这季不挣钱,还有下一季。而且,忙完农活,他还可以在附近工地打零工挣钱。这些年国家对“三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就业创业路子更宽了,只要踏实肯干,日子一定越过越好。

黄开建一家曾是穷得叮当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海城区政府部门以及村干部的大力帮扶下,他和爱人勤奋种养和打工,最终于2017年顺利摘掉穷帽子。后来,又盖起新楼房,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和黄开建一样,赤西村脱贫户钟家贤对未来充满信心。2016年,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委的支持帮助下,钟家贤和一位村民合伙种青枣树。经过悉心培育,20亩青枣园去年初迎来采摘季,扣除成本及人工费用,钟家贤净赚3万多元。随后,他又与合伙人种植沃柑,目前长势喜人,第二年就有收成。靠种果园、开养鸡场和打工,钟家贤也建起新楼房,今年底就能搬进新家。

种植之路并非坦途,钟家贤的青枣园也遭遇过丰收滞销的情况。后来驻村工作队通过与电商合作、在微信平台宣传推介等各种方式,帮他销掉1.5万公斤青枣,化解了危机。历经此事,钟家贤觉得自己赶上了好时代,政府部门如此尽心尽力地帮扶,自己应该更加努力。

趁着这段时间天气好,钟家贤开始着手建设自家的农家乐。“游客来了可以摘果、烧烤、窑红薯。”钟家贤笑着说:“赤西村风光好,很多市民节假日都喜欢到村里走走。相信只要用心经营,我的农家乐一定会火起来的!”

就业创业扶贫:出实招稳收入

今年以来,海城区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就业创业扶贫,确保辖区贫困劳动力有稳定收入,引导他们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54人,实现转移就业227人。

据悉,海城区实行贫困户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建立贫困劳动力“一户一表”,切实掌握贫困劳动力岗位需求和技能培训意向需求,分类施策。比如,组织相关部门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深入军屯村、赤西村等村开展农业技术应用推广和就业创业培训班;加大辖区工业园企业用工信息发布力度,引导贫困劳动力就近到企业打工。在赤西村食用菌种植基地挂牌成立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为企业用工和贫困人员就业搭建联系平台,结合贫困村和面上村地处工业园区优势,正确引导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此外,对于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贫困人士,海城区通过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等形式,使他们获得稳定收入来源。

教育保障:每个贫困学生都得到帮扶

今年秋季学期,北海市海城区87名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全部顺利入校读书,实现零辍学。海城区坚持把保障每个贫困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做到“学业有教、安全有保、亲情有护、生活有帮、困难有助”。

关爱贫困学生,海城区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贫困生关爱服务体系,精准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政策,海城区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大力实施“党员帮扶”“千名教师进万家”等“爱心帮扶”活动,建立贫困生档案,强化结对帮扶转化措施,让每个贫困学生都得到应有帮扶。

经济支持确保无一学生因生活困难辍学。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制度,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助学为辅,全面落实国家助学政策。2019年春季学期,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资助资金18.7125万元,补助学生321人(建档立卡学生18人);完成学前教育补助2.925万元,补助贫困学生32人;完成雨露计划补助1.95万元,补助贫困学生12人。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转岗、区内交流和区外商调等方式,共补充教师69人。同时,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切实减轻贫困生负担,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社保扶贫: 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100%

今年以来,海城区全力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社会保险扶贫工作,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均为100%,实现应保尽保。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方面,海城区全面落实“198”兜底保障政策。落实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个人参保费用由财政全额补助政策,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同时,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扶贫政策、大病保险倾斜政策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兜底补助政策,贫困人员住院医疗费用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综合政策报销后报销比例未达到90%、门诊特殊慢性病报销比例未达到80%的部分,由政财给予兜底补助;实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特殊慢性病“先享受待遇后备案”制度,实现统筹区内(北海市)贫困人员住院、门诊特殊慢性病医疗费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基本医保二次报销、财政兜底补助等综合政策在系统内“一站式”结算。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797人,医疗保险参保率为100%。贫困户(脱贫户)和2015年退出户个人缴费部分享受的补贴比例为100%。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方面,海城区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参保情况进行全方位核查,精准识别,做到“一户不漏、不漏一人”。为不能自主认证的高龄、卧床或行动不便的退休贫困人员提供上门协助电子认证服务,确保他们按时足额领取养老待遇。海城区应参加城乡养老保险的566人,参保率100%。应享受城乡养老保险待遇的132人,发放率100%。

“村校结对”: 助帮扶户藏技于身

日前,在北海国际学校与海城区驿马街道驿马村委“村校结对帮扶”签约仪式上,驿马村的4户脱贫户和1户困难残疾户分别与学校签订了“一对一结帮扶协议书”,并当场领到当月1600余元的工资。

据了解,村校结对帮扶模式,是海城区打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多元主体社会扶贫体系的又一尝试。根据帮扶协议,北海国际学校采取因户、因人分类施策的措施,为帮扶户提供一个适合的工作岗位,进行就业培训,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为其购买社会养老保险,按月支付工资。通过就业扶贫,使帮扶户家庭年收入增加2万元以上,让他们有长期稳定的收入,劳动者退休之后也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基础设施: 4年投入1600万元

打赢脱贫攻坚战,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2016年以来,海城区按照“以基础设施带动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整合各级下达的扶贫专项资金和涉农资金1625.57万元,用于路、水、电、房、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村环境更美,群众生活更舒心。

据了解,海城区委、区政府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基础设施建设专责小组,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统筹推进辖区农村尤其是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贫困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的基础。2006年以来,共建成硬化屯路24条15.717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36盏,修建排灌渠道11条10.162公里,建设抗旱井37口,建设改造一批村屯绿化示范项目、“新九有”小花园示范扶贫项目和农贸市场项目。

危房改造: 让困难群众住上放心屋

“感谢党和政府,不仅解决了我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还给我补助了建房所需的大部分资金。”高德街道军屯村残疾人李廷宇是海城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一名受益者。以前他家的房子年久失修,墙体有裂缝,很多瓦片破损,每逢刮风下雨,他总是担心房子倒塌。在政府的扶持下,他建好新居,过上新生活。

据了解,2018年以来,海城区认真落实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积极推进辖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残疾困难户等4类重点对象的危房改造工作,切实保障他们的住房安全。2018年,海城区确定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D类住房为2户,C类住房为15户,B类住房为73户,全部实现新建或改造。

脱贫攻坚“回头看”: 巩固成果补短板

脱贫户最近过得怎么样,有没有遇到新的困难?扶贫产业发展得如何,扶贫政策落实到不到位?今年8月以来,海城区持续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回头看”专项行动,查找问题,及时整改,补齐短板,全面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

在“回头看”专项行动中,海城区组建区、街道、村委三级工作队共168个专项行动工作组,完成1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含2015年退出户)信息核查工作,形成精准帮扶措施。与此同时,对全区脱贫户逐户开展“六看”(即:看“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是否稳定解决、产业是否持续发展、就业是否保持稳定、家庭是否有刚性大额支出、内生动力是否充分激发、扶持政策是否保持稳定),根据梳理出的风险问题精准施策,做到“六巩固”(即: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基础保障、产业扶贫成果、就业扶贫成果、综合保障扶贫防线、脱贫动力、政策落实)。

海城区还扎实开展边缘贫困户排查认定工作,将生活困难的农户列为疑似边缘贫困户,组织相关部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

(本版稿件为黄娴、胡荣健、伍尚敏采写)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