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海绵城”常德:城市不再内涝 黑臭河成风光带

媒体聚焦|来源:央广网2019-11-14 17:43:01|网络编辑:杨琪玉

  央广网常德11月14日消息(记者陈锐海)湖南常德市中心,穿紫河碧波荡漾,河畔芳草萋萋,岸上高楼林立,人们三五成群,沿河散步,如在画中行。

  如今,穿紫河被称为“城市绿腰带”。曾经,它却是一条臭水沟。上世纪80年代,常德市工业化进程加快,穿紫河部分河道因城市扩张被填埋,并被分割成多段水体。受生活垃圾与沿岸农业面源污染,河水生态严重恶化,周围居民“敬而远之”。此外,常德多雨,年降水量达1365毫米,加上北高南低的地形,主城区经常发生内涝。

  2004年,常德市首次启动穿紫河治理工作,与欧盟合作,引进德国先进治水理念,开始治理城市水系,着力建设一个既要“面子”更要“里子”的海绵城市。

  为此,该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3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实施意见,编制了《常德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修订10多个相关专业规划,制定40多项规划、建设、运营、维护管控制度,包括地方法规、政策、规章和技术标准。资金投入方面,常德市建立了政府投资、市场融资、社会筹资多元化资金筹措模式,3年共完成投资近80亿元。

  铺设污水管网、雨污分流、控源截污、清淤净水、河道修复、生态护岸……改造新建海绵型院落、海绵型公园、海绵型道路,系统整治下,常德主城区不仅消灭了城市黑臭水体,还提升了内河防洪能力,恢复河道通航功能,构建出一个良性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如今,城市不再内涝,昨日的黑臭河已成为今天的风光带。同时,治理后优美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地段的商业价值,穿紫河沿岸还打造了德国小镇、婚庆产业园、滨水街区等特色区域,形成商业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的良性循环。

\

穿紫河畔的水草不仅成为景观,还具有净化河水的功能(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 摄)

\

穿紫河景观(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 摄)

\

治理后的穿紫河成了市民的休闲好去处(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 摄)

\

当地居民在穿紫河畔游玩(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 摄)

\

  曾经的黑臭河,如今变身为城市“绿腰带”(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 摄)

\

穿紫河沿岸的德国小镇(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 摄)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