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江水北上佑华夏 天河筑梦利千秋

时政速递|来源:中国水利网2019-12-12 15:22:29|网络编辑:黄业钦

江水北上佑华夏  天河筑梦利千秋

写在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五周年之际

\

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  记者 刘铁军/摄

□记者 陈萌

历史必将铭记这一天——

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缓缓开启闸门,清澈的汉江水奔流北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全面实现!

毛泽东主席提出伟大设想,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几代人接续奋斗、攻坚克难,这一跨越半个多世纪、10余万大军奋战10余年、40多万移民舍家为国的重大战略性工程迈入新的征途。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庆贺这一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

人民不会忘记这五年——

南水北调东中线建成通水并平稳运行,打开了全时空供水局面,改善了供水水质和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成为受水区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命脉和血脉。

江水北上,天河筑梦。她用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感人至深的奋斗历程,兴水惠民的沧桑巨变,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智慧、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

彰显中国之制显著优势的共和国工程

波澜壮阔的70年,诞生了一个个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南水北调工程堪称代表。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在视察黄河时,首次提出这一宏伟设想。

伟大构想的提出,是基于对我国国情、水情的深入分析、科学认知和宏观判断,也是运用历史、全局视野做出的长远谋划。

我国水资源不仅稀缺,而且时空分布不均。流域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均占全国35%的黄淮海流域,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7.2%。大量超采地下水,持续挤占农业及生态用水,水资源承载能力严重告急!即使充分发挥节水、治污、挖潜的可能性,黄淮海流域仅靠当地水资源也已不能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南水北调工程正是通过工程措施改变我国水资源分布格局、有效解决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

50年科学论证,50多个方案比选,110多名院士献计献策,千百名水利科技人员接续奋斗……2002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

“整个工程工期长、投入大、牵涉面广,需要动员和协调的力量和资源超出常规,必须进行统筹。我们的制度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水利部南水北调司司长李鹏程说。

党揽全局,举旗定向——

依靠崇高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建立一整套科学严密、协同高效的组织体系,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无论是征地移民、生态保护,还是施工建设、水污染防治,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得到了群众的坚定拥护和支持。

集中优势,同向发力——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既合理分工,又密切配合。党中央、国务院牵头成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全面统筹协调,相关单位和沿线各省市纳入联动机制,有效解决问题。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这一改天换地的宏伟工程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工程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价值追求,印刻在建设管理的点滴历程中,体现在全面通水的综合效益中。

水量足了,口感甜了,河流美了,生态好了,百姓乐了……通水5年来,南水北调工程竭力满足着人民群众对优质水资源、优美水环境、良好水生态的需求。

从用上“南水”到离不开“南水”,南水北调水已成为受水区主力水源——

北京市民饮用的水中,七成以上是“南水”;天津全部城区、河南59个县市区、河北92个县市区用上“南水”;胶东四市“南水”全覆盖……

南水北调水,悄然融入受水区百姓的血脉里。目前,工程累计调水量近300亿立方米,成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江苏、山东等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重要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超1.2亿人。

从苦咸水、高氟水到甘甜水、安全水,受水区供水水质明显提高——

北京市自来水硬度值由380降至130,住在丰台区的齐惠楠感叹:“这几年明显发现水的口感好了,水垢也明显少了!”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宿迁分公司总经理白传贞说:“以前洗澡不一会儿莲蓬头就堵住了,现在用上了长江水,水量充足水质也好。”

5年来,丹江口水库和中线干线供水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及以上,东线工程水质稳定在Ⅲ类标准。

从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到水生态修复涵养,受水区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中线工程连续3年向沿线30余条河道开展生态补水,累计补水量超26亿立方米;东线工程向南四湖、东平湖生态补水2.95亿立方米……

新时代赋予南水北调新的光荣使命。2018年水利部首次实施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补试点,利用南水北调中线等水源,对河北三条河段进行生态补水近10亿立方米。今年4—6月,东线一期北延应急试通水圆满完成,向河北、天津输送水量6868万立方米。

绝迹多年的鱼虾重现河流,消失已久的白鹭飞回湖畔……北京市平原地区地下水水位回升2.88米;天津市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0.17米。

“没有南水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水一来,整个生态就变了。”……补水沿线,群众纷纷点赞!

重塑水网格局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

南水北调,使我国水资源利用和调配不再局限于一地一域。丰水的长江流域与缺水的黄淮海流域连通互补,构建起“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中华水网。

“南水北调不是一条简单的调水线,更是一条践行‘节水优先’、诠释‘生态文明’的发展线。”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时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曾这样强调,“只有落实好‘节水、治污、环保’这‘三先’,才有‘调水、通水、用水’这‘三后’的最大效益。”

“三先三后”阐释了这样的发展逻辑:改变粗放不合理的用水方式,把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产,以水定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南水北调东线开工建设,使山东省沿线治污提前了15年。山东、江苏两省探索出了一条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解决治污难题的样本道路。

保护中线“一库清水”,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持续加力,水源区县级及库周重点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全覆盖。

与此同时,各地掀起了节水革命,淘汰限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加强用水定额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目前,受水区万元GDP用水量、灌溉水利用系数、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节水指标全国领先。

水至福来,水兴城兴。水资源调配和承载能力的改变,带来发展格局和方式的转变,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有了强劲水动力。

跋涉北上的“南水”,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北方大中城市基本摆脱缺水制约,绘制发展新画卷……

蜿蜒而来的“南水”,润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山东、河南等地使用南水北调水量逐年攀升,减少对黄河水的过度依赖……

活力奔流的“南水”,服务雄安新区“千年大计”。中线工程近年持续向白洋淀及其上游河道补水,调蓄水库即将开工建设……

南来之水,让沿线工业经济发展聚集区、能源基地和粮食主产区,更充分地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2016—2018年全国万元GDP平均需水量计算,南水北调工程为受水区近4万亿元GDP的增长提供了优质水资源支撑。

重大工程,还成为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工程建设加大了对建筑材料等产品的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直接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发挥了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创造众多“世界之最”的标杆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沿线40多万人移民搬迁,为这个工程作出了无私奉献,我们要向他们表示敬意。”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寄语。

在应对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这一世界水利移民史上最大强度的移民搬迁过程中,南水北调实现了“四年任务、两年完成”,做到了“不伤、不亡、不漏、不掉”一人,创造了世界工程建设移民安置奇迹!

攻克一项项世界性难题,创造一项项技术奇迹,南水北调工程成为提升我国基础工业、制造业等领域创新能力的标杆工程。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泵站群——东线泵站群工程;世界首次大管径输水隧洞近距离穿越地铁下部——中线北京段西四环暗涵工程;世界规模最大的U形输水渡槽工程——中线湍河渡槽工程……

国内最深的调水竖井——中线穿黄工程竖井;国内穿越大江大河直径最大的输水隧洞——中线穿黄工程隧洞;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坝加高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

这背后,凝聚着南水北调人的智慧和辛劳,应对了种种无经验可循的严峻挑战。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在工程建设阶段,时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率领飞检大队直插现场,突击检查,严格查验质量,用绝不网开一面的“严苛”,打造“经得起时代检验的工程”。

安全运行是效益发挥的前提。在各个管理处,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带队检查防汛准备情况,水利部副部长蒋旭光带队检查运行管理情况……

“我们有视频系统、监控系统等自动化系统,通过声音、振动、电机数据等信息发现细小问题并及时上报。”南水北调东线淮安四站站长朱晓元说。

“惠南庄泵站是南水北调中线之水进京的最后一道关口,必须时刻绷紧‘责任’弦。”南水北调中线建设管理局北京分局副局长唐文富说。

…………

千千万万个南水北调人坚守岗位,推进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经受住了特大暴雨、台风、寒潮等极端天气考验,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和断水事件,实现了工程运行安全平稳。

“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规律,以历史视野、全局眼光谋划和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等具有战略意义的补短板重大工程。”李克强总理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工作会议上强调。

国家大计,民族伟业。两条输水线,越平原,穿江河,跨山岭,过城市村庄,铺展在现代文明的腹地。今非昔比的种种变迁,沿线城市的蓬勃发展,彰显了中国之制的显著优势,诠释了南水北调的巨大价值。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南水北调人的不懈努力下,一渠清水将长久造福人民、造福民族!

刊于中国水利报2019年12月12日一版

【原文链接】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