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团结协作才是正解(国际论坛)

时政速递|来源:​人民日报2020-03-25 08:45:21|网络编辑:黄业钦

  中国站在疫情防控最前沿,采取有力有效防控举措,为其他国家和地区防控疫情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180个。

  从过往经验看,国际合作对于遏制大规模传染病的蔓延,尤其是新型病毒引发的疫情意义重大。以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一方面,中国站在疫情防控最前沿,采取有力有效防控举措,为其他国家和地区防控疫情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窗口。另一方面,国际医疗科研合作、国家间物资支持等,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等为协调资源、分享信息、阻遏污名化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有助于世界尽早建立并不断完善科学有效的防控体系。尽管全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体制和能力还存在不足,但如果没有中国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中国与包括世卫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广泛合作,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将更为严峻。

  疫情防控无法遵循统一模式,但尽早发现和救助患者、及时遏制疫情扩散是疫情防控的基础。中国作为全球抗击疫情最初的主战场,付出的努力最大,采取的举措最严,获得的直接经验最丰富,疫情防控的成效也最显著,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肯定。中国在抗击疫情中采取了诸多有效举措,例如全政府、全社会的动员体系,阻断疫情扩散的空前强力措施,及时、充分地与世卫组织等开展信息沟通和经验分享,深度参与国际医疗合作和科研攻关等,都为防控取得积极成效提供了重要保障。中方采取的统筹兼顾、科学防控、精准施策以及因时因地灵活调整的策略,尤其值得国际社会借鉴。

  此次疫情也暴露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存在的短板。一方面,不同国家在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社会规范、价值导向、公共卫生资源和能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另一方面,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的分布特性以及应对这些风险的资源储备不平衡,加之地缘政治和国际安全冲突等,对国际合作应对危机构成严峻挑战。国际社会需要加快转变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观念,避免在“恐慌—忽视”两极间摇摆;加快弥补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短板,尤其要加强许多公共卫生体系薄弱国家的能力建设,使这些国家能够切实遵守《国际卫生条例(2005)》,从而形成更有效合力;进一步增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领导力,弥补公共卫生领域国际合作的资源短缺,着力减少污名化、政治化对全球疫情防控大局的干扰;加强国际社会在公共卫生领域,特别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经验与知识分享。

  人类同疫情的斗争史已经并将不断证明,团结协作才是人类遏制大规模传染病的正解。当前,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沙特阿拉伯已提议召开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视频会议,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在探讨加强疫情防控合作。团结合作是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的大势,也是维护人类健康福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陈东晓)

  【原文链接】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