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易地扶贫搬迁: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广西新闻|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2020-03-26 21:05:24|网络编辑:刘艾

\

风景优美的广西河池市天峨县长安家园移民安置点全景。王明福摄

\

在广西桂林市灌阳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现代化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一应俱全。蒙志献摄

广西集“老、少、边、山、库”于一体,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十三五”期间,广西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1万,涉及13个市、78个县(区),工程难度之大,全国少有。

为解决“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问题,广西举全区之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这一民生工程,同时注重安居乐业,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截至2019年12月底,广西易地扶贫搬迁交出亮眼成绩单,安置住房全部建设完成,精准核实搬迁对象16.3783万户71.0065万人。其中,503个集中安置点安置贫困户15.4781万户,分散安置9002户,搬迁入住率100%。广西“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和入住任务提前一年完成。

“易地扶贫搬迁使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改变,他们从祖祖辈辈生活的老家搬到新家,肯定会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在深入柳州市调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时表示,要加快完善安置点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拓宽创业就业渠道,确保搬迁贫困户有稳定收入。同时,要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积极做好贫困搬迁户日常管理和服务便民工作,使他们有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责任实 “八包”制让群众安心搬迁

\

广西来宾市金秀县易地扶贫安置点,村民们搬进新家热热闹闹迎来新年。金秀县委宣传部供图

地少、山高、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这是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大瑶山许多村屯的真实写照。

“我们全家5口人能搬进4室1厅的新居,全靠党的好政策。”在当地幸福里易地扶贫安置点,来自该县桐木镇古院村的贫困户黄宝凤站在新房里高兴地说。

“真没想到,刚搬进政府分的新房,现在又有菜地分给我们种。”该县六巷乡的搬迁户张寿金说。针对搬迁户搬到城镇生活,没有土地、没有技术、生活难以保障等问题,当地通过整合连片土地,把土地划分为小块的“微菜园”,按每人7平方米分给搬迁群众耕种。如今,每块“微菜园”都插上标记,菜园里已长出嫩绿的菜苗。

南宁市上林县塘红社区的新居民韦花荣也很有感触。“生活比以前方便多了,收入也更稳定。”韦花荣说,过去居住在塘红乡中可社区较为偏远的山村,多数村屯没有自来水,村民靠务农维持生计。

2018年,韦花荣享受当地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福利,在塘红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分配到一套75平方米的住房,去年顺利搬进了新家。家门口配备了扶贫车间,她摇身一变成了上班族。

能让世代生活在大石山区的群众,摒弃故土情结,搬出大山过新生活,这并不容易。需要好政策、好制度。

为了让群众安心搬迁,广西积极探索创新“八包”责任制。自治区水库和扶贫易地安置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韦朝永介绍,广西对所有集中安置点实行“八包”责任制:包建设进度、包工程质量、包资金监管、包搬迁入住、包后续产业发展、包就业创业、包稳定脱贫、包考核验收。

每个安置点落实一名包点县级领导干部,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全脱产做好包点各项工作。全区集中安置点共落实508位县级领导干部包点,工作班子成员达3000多人。

广西对包点县级领导干部的工作情况进行专项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包点县级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和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责任落实到位,干部认真负责,工作开展自然顺利。“我们建立了‘县负责,镇落实,移民到村,责任到户,搬迁到人’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来宾市委常委、金秀县委书记韦德斌表示,易地扶贫搬迁就是要压实责任,包点督办,才能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

帮到位 搬迁户稳得住、可发展

\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龙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扶贫车间,小孩放学回来,在车间门口等父母下班。彭远贺摄

每天早上,崇左市天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龙岩小区的黄巧妹走出家门就可以上班。这个全新的生活方式,让她一家人感到“幸福生活比蜜甜”。

“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还在家门口找到了致富门路!”黄巧妹说,之前生活在把荷乡那样村,一直都是依靠“三分薄地”种玉米维持生计。

2018年,黄巧妹一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来到了龙岩小区。她在小区开设的“扶贫车间”找到了工作,两个孩子可坐公交专车到县城思源实验学校上学。她不仅收入比之前翻了好几番,孩子还能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我们紧扣搬迁后续扶持目标,以稳就业、稳就学、稳就医为抓手,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后续扶持和发展工作。”崇左市政协副主席、天等县委书记吴强表示,只有后续扶持力度跟上,老百姓才能住得下,脱贫才能实现。

在桂林市灌阳县水车镇易地扶贫安置点江西花园小区,扶贫车间就设在小区一楼。从该镇璃碧村搬出来一年多的胡玉发说,“以前没敢想这样的生活,现在下楼就能上班,每个月有两千多元的收入,比在村里种玉米强多了。”

水车镇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引进企业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创建就业扶贫车间。镇政府组织当地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车间务工,为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造条件,实现“贫困群众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天等、灌阳两地是广西易地扶贫搬迁成果的一个缩影。广西各地结合实际,大力发展后续配套扶持产业,推出了“易地扶贫+”的产业配套发展模式。如“企业(合作社)+园区+搬迁贫困户”“政府+企业+搬迁贫困户”“扶贫车间”“五个一批”边贸扶贫模式和粤桂扶贫协作劳务输出等模式,探索形成了工厂式、居家式、种养式、贸易流通式、乡村旅游式等多种有效的就业扶贫车间模式。

截至2019年12月底,广西累计认定就业扶贫车间3067家,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3.16万人。同时,在安置点建设23个农民工创业园,引入266家就业扶贫车间,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4.01万个。其中,有14.24万户(含发展产业)实现每户至少1人以上就业。对没有劳动能力的搬迁贫困户,广西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兜底,做到应保尽保。

强管理 建立后续发展保障机制

\

崭新的贺州市平桂区易地扶贫安置点。平桂区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一名党员,必须支持、配合党支部的一切工作,让社区居民获得满满的幸福感。”日前,在贺州市平桂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西湾街道老乡家园党支部开展的主题教育党课上,党员虞坤德用朴实的言语传递着正能量。

按照组织先建、党员先搬、治理先行的要求,平桂区易地扶贫搬迁老乡家园安置点于2018年11月成立党支部,2019年3月获批成立文华社区,同年7月改选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及其他委员,同时将党支部名称变更为中共贺州市平桂区西湾街道文华社区支部委员会。目前,该社区人口21656人,已搬迁入住的党员有153人。

“成立党支部不仅加强了党员管理,确保贫困党员党内组织生活正常化,还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来自不同地方、生活方式和习惯差别较大的搬迁户尽快相互融入,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贺州市平桂区委书记赖春忠说。

在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城西社区安置点,社区里的老人们在悠闲地散步、高兴地唱山歌,扶贫车间里工人们忙碌地工作……社区的管理有条不紊,移民群众扎根社区、安居乐业。“安置点推行‘移民自治’,让搬迁贫困户更有获得感、安全感。”城西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韦晓说。

易地扶贫搬迁居民“人搬来城区,户籍在农村”,创建成立社区群众自治组织,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以前填个表、开个证明要回村办理,来回折腾。”在社区帮父亲办理残疾证的蒙小俄说,现在社区居委会就可以办理,非常方便。

环江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选民登记,通过居民民主直选,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使易地安置点实现“移民自治”的管理模式。“移民自治”环江模式也随之被广泛传播,得到社会肯定。

为做好贫困搬迁户日常管理和服务便民工作,2019年12月14日,广西以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用制度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跑好“最后一公里”。

《意见》提出,进一步强化安置点搬迁群众的教育保障、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产业扶持、培训就业、文化服务、拆旧复垦、基层党建、平安建设等“十大强化”工作。明确提出到2020年底,广西搬迁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与安置地群众同等享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原文链接】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