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灵活就业青年的权益?全国政协共青团、青联界别委员这样说

时政速递|来源:共青团中央2020-05-28 12:59:48|网络编辑:刘艾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从“六稳”到“六保”,就业问题均摆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提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新就业形态’也是脱颖而出,要顺势而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湖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明确指出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做好保基本民生工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就业”一词共出现39次。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青年就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2020届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疫情冲击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如何破解?青年电商、外卖骑手、电竞顾问等这部分灵活就业青年的权益如何得到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帮助青年们尽快适应职业化的要求?

在今年全国两会中,就业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从“六稳”到“六保”,就业问题均摆在首位,其中,高校毕业生是重点就业群体。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74万人,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即将走出校园,进入职场。然而从学生转换成职场人,却并没有青年们想象得那样轻松。“无缝对接”成为一种奢望,更多的人经历着较为强烈的心理落差和不适应。

那么,到底什么是职业化?青年们应该如何尽快适应职业化的要求?高校、企业、社会在帮助青年职业化方面应该做出哪些尝试和努力呢?

求职者:为适应职场要提前做好准备

从校门到社会,高校毕业生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职场?怎样完成从学生思维向职场人思维的转换?这些都是进入职场的青年群体需要思考的问题。

某A股上市公司HR石俊扬认为,进入职场的青年在一开始就应该树立四大认知。“第一是对应聘的公司要有正确的认知。要明白自己在职场里面即将扮演何种角色,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开展工作。第二是认同企业文化。这家公司对待员工的态度是什么,有哪些企业文化是激发我加入这家公司的愿景。第三是双向选择。你是否喜欢你的领导?他能否教会你成长?进入职场,领导也扮演了老师的角色,他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你、锻炼你,让你向更高处去。最后一个问题是你接触的部门伙伴。自己是否能融入他们?我们都知道初入职场压力是很大的,如果你来到一家公司,你不喜欢这个团队,每天都很煎熬,这样很容易导致辞职、跳槽,进而造成公司的人才流失。”

针对毕业生如何向职场思维转变,他也提出了自己的两点建议:第一,毕业生到了企业一定要抱着比较谦虚的态度去学习。因为一个企业从创立到盈利,再到稳定运营甚至上市,这是一个慢慢成熟的过程,一定有其可取之处。第二,职场新人虽然不可以骄傲,但必须有自信。专业能力体现在我们的学习能力上,也体现于不断前进的上进心。因此年轻人在求职时一定要意识到,应该做到不卑不亢,摆正自己的位置。如果能够把这两点做好,这些优秀的学生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平台。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认为:“基层公务员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以及勤奋态度、实干精神、较强执行力,经过职业教育培养的优秀毕业生是具备的,他们也能够更好地胜任这些基层岗位。”她提到的所谓职业化素养,相信是很多大学生都需要提前了解和准备的基础能力。

高校:为学生职业化素养提高赋予更多可能

生活节奏改变、工作压力加大、人际关系困扰、自我定位迷失……当青年们在职场中再三碰壁时,便会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的:从学校进入职场,到底有哪些不同?为什么自己会遇到这么多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其他经验丰富的前辈们为什么总能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工作,处理好人际关系?

事实上,进入职场后,就有职场自身一套对应的行为规范,这就是职业化。职业化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包含在工作中应该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职业素养以及匹配的职业技能。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不为个人情感所左右,冷静且专业。

这是一套和大学学习的课程完全不同的标准体系,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杨锋表示,针对学生们可能产生的职业化训练不足问题,中科大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实现角色的转换,适应职业化需求。

一是加强职业生涯导航方面的培训,每年均开展多场专题培训,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例如中科大大力鼓励毕业生投身国防、军工等重点部门,毕业生就职中国工程物理院的数量每年均位居全国之首;二是设立就业指导咨询中心,常年接受毕业生的就业咨询,就业季平均每天超过20人前来咨询;三是每年均开展就业调查,将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反馈到学校人才培养部门,以改进培养过程,如调查得知学生外语口语能力需要提升,教务处每年组织专门的口语培训班,提升外语实用能力,效果十分明显;四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使毕业生选择到合适岗位的几率大大提升,如中科大每年有四千余家企业前来招聘,专场招聘会1800场左右,毕业生的选择空间较大;五是大力开展就业实践基地的建设,每年组织多场企业考察行动,推动学生参加管培生计划,协助学生参与各类企业实习,以实现毕业生和就业单位的长期双向考察和磨合,提升择业适合度和满意度;六是学校推行学业导师制度,新生均安排导师,从入学初就重视职业生涯的规划,这样有利于将大学的培养和职业生涯完美贴合起来。

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在进一步发挥高校作用方面的建议:首先,教学培养环节要为职业化培训预留空间,如学时学分。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可以个性化利用这部分学时,高校也提供不同方向的教育资源。其次,高校进行职业能力培训的重点应放在职业生涯指导方面,并且在入学之初就相应开展,高校的专业就业服务团队、学工、导师等均是职业生涯指导的主要力量。第三,高校应有效利用外部资源开展职业化培养。高校的培训特征势必是理论性的,但职业素养的培养还需要沉浸式、体验式的培养,必须利用社会力量开展。最后,高校要树立“百花齐放、百业争鸣”的就业文化氛围,推动学生的就业渠道多元化、就业目标多元化,以正确的成功观和人生观熏陶学生。

为职业化培训设置学分,将职业生涯指导和培训前置,发挥导师的主要力量,这些创新的建议和方法都将为高校在学生职业化素养提高上赋予更多可能。

企业:为毕业生尽快适应职场尽全力

毕业生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市场,一方面高校需要为之搭建更好的桥梁,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作为毕业生的接收方,不仅会在招聘时加大对于学生职业化素养的考察,在入职后也应为毕业生尽快适应作出更多安排和部署。

科大讯飞作为国内顶尖的人工智能企业,针对年轻人的特点,为他们尽快培养职业素养进行了很多创新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们在集团内部设立了‘导师制’,每个入职的新员工除了自己的直接上级,还会为其配备一位导师,这位导师是本部门的资深专业人员。新员工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遇到困难,都可以随时找到这位没有上下级关系的导师交流,包括租房子、出行方式这些事,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解决。”

“导师制”实行以来,董涵瑜能够明显感受到新员工适应环境的时间更短了,工作上手也更快了。

除此以外,科大讯飞还通过讯飞大学来实现集团层面的职业素养培训。“刚入职的新员工必须在六个月的试用期内修满讯飞大学的学分,才能顺利完成转正。”

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为年轻人的职业素养培养花费更多成本和心血。“现在很多企业更愿意去理解年轻人。包括领导们,也更愿意去适应我们的年轻人,以年轻人愿意理解的方式给予年轻人提升空间。因为年轻人身上有一种特性,就是他总能带来很多新的东西,更多的公司高层愿意从年轻人身上获得新的思想血液,这也是公司形成凝聚力的需要和不断向前的动力。”石俊扬告诉记者。

我们相信,通过求职青年、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越来越多的青年能够更快适应职场,出色地完成角色转换,成为具有专业职业化素养的职场精英。

如何保障灵活就业青年的权益?

随着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青年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形态发生深刻变化,很多青年不再局限于“体制内”就业,甚至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工作单位”。他们的身份非常复杂,有通过网络平台提供服务但与平台不发生劳动关系的,如青年电商、外卖骑手;有没有用人单位、独自提供服务并获取报酬的,如健身教练、网络主播;还有大量没有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新职业”,如民宿房东、收纳师、电竞顾问、CS教练等。

这部分灵活就业青年的权益保障、幸福生活,也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关心的事。

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部长王锋就带来了《关于改善灵活就业青年社会保障的提案》。

王锋称,目前,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保的比例还比较低。2018年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1亿人,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的仅8000余万人;医疗保险中,企业、机关事业、灵活就业三类人员参保的分别为2.15亿人、6119万人、4042万人。以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为例,传统的直营快递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做得比较好,加盟制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减轻负担而不缴纳社会保险成为潜规则,外卖平台更是没有为“骑手”参保的法律义务。整体来看,物流快递中缺乏社会保障的青年员工占21.1%,外卖快递占47.8%。

灵活就业青年为何参保率低?

王锋委员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现行社会保障体系还是按照实际存在劳动关系的传统就业形态来设计的,与青年就业多元化趋势相比存在脱节,仍然存在诸多政策障碍。

一是范围界定不相契合。现有政策所指的灵活就业人员范围,对新职业类型和新就业形式的针对性不强。

二是允许参保的项目少。灵活就业人员目前只能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部分地区可以参加失业保险。现有的工伤认定需要“工作地点”“工作时间”两个基本条件,上下班交通事故等不认定为工伤,“快递小哥”就很难参保工伤保险。

三是存在户籍和身份限制。多数地方只统筹本地城镇户籍的灵活就业人员,外省户籍的就业人员依然无法在工作地参保。

四是社保待遇水平低。由于劳动关系复杂,人事代理机构、网络平台最多只是代缴主体,不会承担用人单位法律责任,他们能享受到的社保待遇水平很低。

五是社保转移接续困难。灵活就业青年大多是异地就业,岗位更换频繁,难以满足社保连续足月缴费达到缴费年限的要求,也面临账户转移衔接困难。

依法享受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也明确提出,“青年就业权利保障更加完善,青年的薪资待遇、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为改善当前灵活就业青年社会保障状况,立足现实国情,王锋委员提出以下建议:

明确人员认定标准。借鉴国外经验,对现有社保体系中“灵活就业人员”进行重新界定,适应新的就业类型和需要。建立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统计制度,为其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的登记、缴费、核查和待遇领取提供基础信息。

适时推动法律调整。推动修订相关法律,对传统的用人单位、劳动关系进行适当拓展,赋予网络平台相应的法律责任,逐步建立“非标准劳动关系”的社会保障制度。

明确重点保障对象。突出青年农民工、快递和外卖从业青年、个体经营青年等重点保障群体,对风险较大的社会保险强制参保(如工伤、失业保险),风险较小的社会保险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参保(如生育保险)。

逐步取消参保限制。放开参加各项保险的户籍限制,探索缴费基数与地区平均工资脱钩的办法,待遇享受时由户籍地领取转为参保地或户籍地自由选择领取。修改目前的工伤认定标准,针对灵活就业青年建立职业伤害保障制度。

改进经办服务流程。根据灵活就业青年的实际,允许以月缴、季缴、年缴等多种方式缴费,建立一次性补缴和中断后再补缴政策。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保机制和数据库,实现五险合一管理和社保基金“跟人走”,解决社保关系的转接问题。

【原文链接】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