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耐渴”的作物种子 研发经济的灌溉技术

科技|来源:科技日报2020-06-12 08:46:14|网络编辑:黄业钦

  炎炎夏日,在黄河水的滋养下,“塞上江南”宁夏天高云淡,风景如画。

  6月9日,在宁夏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他强调,要注意解决好稻水矛盾,采用节水技术,积极发展节水型、高附加值的种养业,保护好黄河水资源。

  总书记关心的农业节水化,应该如何用科技来支撑?

  占62%!我国总用水量中农业是最大户

  “我国总用水量中,农业是最大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50%以上,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70%以上的种植业产品来自灌溉耕地,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比例高达62%。

  缺水,一直是我国农业面临的大问题。“小麦是我国北方农业用水大户,用水量占农业用水的70%;旱地和非充分灌溉小麦约占总面积的60%,常年受旱约1亿亩,减产50亿公斤,据估计,减产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10亿元。”钱前说。

  的确,小麦种植带来了巨大的用水压力。以河北省为例,据统计,近年来全省全年的总用水量约200亿立方米。其中,“用水大户”农业就占了总用水量的60%以上,在农业中,小麦灌溉又占农业用水总量的50%。长期以来,由于水资源缺乏,河北地下水超采严重。

  “受我国水资源条件制约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驱动,在节水优先的方针指引下,我国农业节水灌溉实现了从单一技术到综合技术应用的进步,研发了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农业节水技术和系列化产品。比如,低压滴灌技术系统、智能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等。”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彭少明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藏粮于技,寻找“耐渴”的种子

  “头水早、二水赶、三水四水紧相连,一直浇到麦开镰。”这句世代相传的民谚,曾被农民们一直遵循。“过去的很多小麦品种不耐旱,整个生育期得浇三四遍水。”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衡水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北省农科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小麦育种研究室主任乔文臣介绍说,“像衡4399这种只浇一水的小麦,以前老百姓想都不敢想。”

  我国的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耐渴”的种子。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景蕊莲和团队数十年如一日,不断创新和完善抗旱、耐热性鉴定方法,提高评价效率,从我国现已收集保存的5万多份小麦种质资源中,通过田间和人工模拟干旱、高温条件,对2.4万份材料进行了抗旱性鉴定评价,对部分材料进行了耐热性鉴定评价。筛选出一批抗旱性和耐热性比较突出的种质资源,其中抗旱耐热材料110余份。

  “保守测算,应用抗旱耐热小麦新品种每年至少比普通品种节省‘一水’,按常年易旱小麦面积1亿亩计算,抗旱品种在增产19.95亿公斤的基础上,可节水40亿吨,相当于北京市3年的生活用水总量。”景蕊莲说。

  据测算,今年我国节水品种和节水栽培技术的综合推广应用比传统小麦生产节省灌溉水30%左右,平均每亩约减少灌溉水38立方米。

  亟须研发适应我国农业经营模式的灌溉节水新技术

  在彭少明看来,我国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和产业化仍面临着诸多困难,主要包括应用节水技术、设备的优惠鼓励政策和执行力度还不到位,常常由于成本问题造成先进节水技术设备推广受限;先进节水技术、设备的信息宣介、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还不健全,节水技术供给能力不足问题仍较为突出;对节水产业的扶持政策尚不完善。同时,农业高效节水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缺乏专门化技术服务机构给用户提供技术指导,工程良性运行较为困难,可持续性较差,使节水效果大打折扣。

  未来,农业如何实现节水化?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近日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强调,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重点要做到4个突出。其中之一就是突出资源节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和水资源保护制度,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统筹推进节水、节肥、节药、节地、节能,促进农业节本增效、节约增收。

  “与以色列相比,未来我国农业节水技术方面需要研发适应我国农业经营模式的灌溉节水新技术,重点突破农业用水数据的信息化、配水的精量化、灌溉控制的自动化、水肥药一体化以及种植业节水增效模式的标准化。”彭少明认为。(记者 马爱平 瞿剑)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