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贫穷!山南加查县易地扶贫搬迁见闻

时政速递|来源:人民日报2020-06-12 20:47:01|网络编辑:罗娴子

6月,雅鲁藏布江峡谷进入雨季高峰,但其律卓玛已不再对雨季的到来而提心吊胆——随着当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展开,其律卓玛一家彻底告别住房漏雨危机。

“搬下来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屋漏雨成为过去式,看着一应俱全的别墅其律卓玛满是感激,“一切全靠党和政府,感谢党和政府!”。

其律卓玛是山南市加查县冷达乡玛尼村的村民。2017年12月,其律卓玛一家搬迁到冷达乡共康村,住上了一百多平的二层别墅。

加查县共康村是为易地扶贫搬迁而建的新村,共康是“感谢共产党,同步奔小康”的缩写,由加查县、曲松县、隆子县、措美县的369户1296名贫困群众搬迁组成,2018年7月全部搬迁入住,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8户842人。

走进共康村,道路清爽干净,院落排列整齐,一盏盏明亮的太阳能路灯整齐矗立在道路两旁。其律卓玛的新居宽敞明亮,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应有尽有。“现在水、电、路都太方便了”。其律卓玛露出幸福的微笑。

挪了“穷窝”,还要斩断“穷根”,当地政府通过“群众互助+集体经济”的新路径让搬迁群众过上好日子同步奔小康,高质量推进共康村后续发展。

2018年,共康村组织成立共康村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生态养殖互助组、经果林种植与销售互助组、农畜产品加工与销售互助组、劳务输出互助组、农机推广互助组,把全村的574个劳动力,全部安排到各个互助组中,实现了人人有平台、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收入。

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或部分家庭劳动能力不足可将土地交由村互助组托管,村集体组织留守在家的劳动力、销售互助等人员帮助料理农活,并加工销售农畜产品,村委会按劳动要素发放报酬。这一有针对性的互助方式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劳动力缺乏家庭的后顾之忧,同时为留守人员增加了收入。

集体经济,有效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共康村推动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收入按生产要素分红,让村民农牧收益最大化。目前,村内459.6亩耕地由村集体统一经营,正推广种植青稞、冬小麦、玉米、西瓜、土豆、白菜等农作物。

2018年共康村实现耕地收入20余万元,2019年实现收入30余万元。

微风徐徐,麦浪滚滚,又是一年丰收季。

依托整村搬迁的草场资源,共康村投入相关项目资金550余万元,整合以搬迁户为主的本地优质犏牛、牦牛作为本村集体资产,由生态养殖互助组在原迁出地设立的放牧点进行集中养殖,并生产加工销售酥油、奶渣等畜产品。

2019年共康村养殖业全年实现创收68万元。

“现在放牧有工资,放牧期间若无牲畜死亡率等还有提成。”其律卓玛说,这段时间老公正在原迁出地设立的放牧点放牧。

其律卓玛一家五口,采访中却只见其律卓玛一人。原来,为了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家人都在外面“奋斗”。

“老公在放牧,女婿去挖虫草,女儿在外务工,孙子上学去了”。在家照料家务的其律卓玛也不让自己闲着,闲暇之余她还去村内的奶牛养殖场干活。

“我现在已经攒了2000块钱了。”从其律卓玛的口中听得出她对家门口的工作十分满意。

当下,雅鲁藏布江河畔共康村的“希望之林”也正在茁壮成长,700.9亩的共康村生态农业综合体高效经济林内种植着核桃、樱桃、大桃树等经果作物。目前,通过项目管理已培养经济林木管护人员14人,各类鲜果、花椒等产量10000余斤,实现产值13万余元。

共康村发展的土地开发项目、生态养殖项目、经济林种植项目等有效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2017年全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摘帽,2018年共康村贫困发生率降为零。

2019年,共康村人均收入从2017年的5647.57元增加至11039元,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三年时间,依托政策机遇,共康村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勤劳双手创造出了幸福美好新生活!

“别了,贫穷!”华丽蜕变的共康村村民正在小康路上阔步向前。

【原文链接】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