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周文港: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穿针引线”

时政速递|来源:新华社2020-07-18 13:04:06|网络编辑:杨琪玉

新华社香港7月17日电(记者苏万明)“我天天数着,已经超过180天没回过内地了。”年近40岁、土生土长的香港青年周文港说,他非常渴望新冠肺炎疫情早日结束,好让他和他的团队再次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

周文港的多重身份显示着他与内地的密切联系:香港岭南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部副总监、潘苏通沪港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国际与发展经济学理学硕士(MIDE)课程执行主任、STEAM教育及研究中心总监、香港高等教育评议会秘书长。

“虽然我在香港出生,但我是广东客家人,大湾区内地城市也是许多香港人的家乡,我特别关注大湾区的总体发展。”他说。

周文港祖籍是广东。儿时他每年都会和家人回故乡探亲几次。大学毕业之后,怀着浓厚的家乡情结以及对内地发展的良好预期,他开始致力于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穿针引线”。

因为经常往返内地和香港,周文港深切感受到了这些年来内地的沧桑巨变。他说,自己小的时候,父亲还常常以“读书不好就只能回乡种田”吓唬他。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地城市第一产业比重已经大大降低,第三产业飞速发展,有的地方已经“一田难寻”,“大湾区的发展就是这么翻天覆地”。

然而,周文港发现,如今香港的许多年轻人,对内地、甚至是对邻近的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偏颇的印象,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判断,而且导致他们错过了许多机会。

周文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香港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2016年4月,岭南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部在何耀光慈善基金的捐赠下成立。作为岭南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部副总监的周文港,多次牵头组织香港大学生到大湾区内地其他城市开展实习活动,重点了解电商、大数据、金融科技等新经济形式。

许多参加实习活动的香港青年表示,内地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令他们惊叹不已。“他们切身感觉到了内地互联网经济的巨大规模效应,一些人对自己以后的发展定位有了新的认识。”周文港说。

为了让香港青年更好认识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周文港等人又一起推动岭南大学建立了国际与发展经济学理学硕士(MIDE)课程,这是香港的大学中较早涉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学科。

3年多来,作为MIDE课程执行主任的他,多次带领学生去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澳门等地,实地感受当地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带学生去看了,他们的感受就深了。”

近年来,香港制造业发展以及打造国际科创中心的话题备受关注。在香港特区政府工业贸易署和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等的支持下,周文港和同事参与完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港资制造业经营情况、对湾区经济贡献与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策略顾问研究报告》。

周文港在研究中发现,早些年,许多港商以“三来一补”形式进驻珠三角地区,但随着经营环境不断改变,加上中央及广东省政府政策的推动,港资投资内地的方式已有别于从前,受访企业多数已以独资经营为主。而且,不少港商目前已兼营出口和内销,过去依赖出口的情况已有所改变。

周文港等人就掌握的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如建立跨区域政府管理和协调制度及相关常设机构,全面协调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发展和合作;订立以“官产学研”为本的科研创新体系,构建真正的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全链条发展模式等。

“国家当前面对的挑战,可能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复杂的。香港仍然是内地与世界对接的重要窗口,只要香港把这个角色扮演好,背靠祖国、融入大湾区,就大有作为。”他说。

【原文链接】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