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对口帮扶的“深圳担当”

时政速递|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2020-08-30 14:13:00|网络编辑:孟宪静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

  从广东河源市、汕尾市,到广西百色市、河池市,再到新疆喀什市、西藏察隅县……这些地方,都有来自深圳经济特区对口帮扶的生动故事。统计显示,自1990年以来,深圳先后与全国17个省份105个县(区)开展帮扶合作,帮助194万人脱贫。

  “忠诚践行‘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是深圳的使命和担当。”深圳市扶贫协作和合作交流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刘卫翔说,多年来,深圳在保持自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中央和广东省交办的对口帮扶使命任务,通过对口支援、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全面对口帮扶,深入推进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民生帮扶等重点工作,探索出一条“输血”与“造血”帮扶相结合的特色扶贫道路。

  “民生保障是脱贫攻坚的首要议题。” 刘卫翔说,近年来,深圳立足帮扶工作实际,把80%以上扶贫资金用于民生项目,积极协助当地开展教育帮扶、医疗帮扶、住房保障工作,切实提升对口帮扶地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扶贫要先扶教育,因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深龙小学支教的老师余成艳说,支教老师只是星星之火,相信随着教育扶贫工作的持续开展,山区孩子们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深龙小学是由龙岗区投资3000多万元援建的,于2019年9月正式办学。目前,全校797名学生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336人,异地搬迁户子女119人。“非常感谢龙岗区帮扶,让山里的孩子们有了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的学习条件。”校长黄丽宇说。

  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靖西市,深圳龙岗与百色靖西共建的产业园里生产正忙。“我们是第一批从深圳引进的落地加工企业,产业园厂房建成装修后就搬了进来。”靖西市保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庞春国说,产业园区紧挨着异地搬迁的老乡家园,劳动力资源丰富,能够充分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广东陆丰市甲西镇北池村村民蔡汉标曾在深圳工作多年,如今他是陆丰恒业混凝土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由深圳罗湖区东门街道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合力招商引资,引进来的陆丰市恒业建材实业有限公司在村里投资了混凝土搅拌站项目。目前有两条生产线,日产量超过2000立方米,大大提升了村里的经济水平,不仅能解决村民就业问题,还能通过招募学徒的方式提升大家的职业技能。”蔡汉标说。

  为促进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近年来深圳积极帮助对口地区建设扶贫产业园区、扶贫车间,引入企业生产、包装环节,采取发展产业、以工代赈的方式,鼓励不愿或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就近就业。目前,已累计在对口地区建设273个扶贫车间和扶贫工作坊,帮助贫困户5000余人就业。

  产业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深圳经济的一块“金字招牌”。近年来,深圳在注重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同时,在对口帮扶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传统手工业、乡村旅游业等特色产业,打造了喀什百年小圆枣古树认养计划等一批产业扶贫“名片工程”。

  柬萨库勒村位于新疆和田县北部沙漠腹地,是一个深度贫困村。中国广核集团扶贫干部王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以产业发展引领全村脱贫致富,积极开展扶贫产业项目招商,推进精准脱贫。

  在王智的积极联系下,村里引进了新疆禾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柬萨库勒村发展陆基水产养殖。2019年6月以来,禾美公司陆续投资50万元投放160万尾南美白对虾、10万尾单雄罗非鱼试验性养殖陆基水产,吸纳4名村民入股就业,人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以前在沙漠中养虾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却变成了我们村的新兴产业。”柬萨库勒村村民买买提阿布都拉·买吐肉孜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阳腾)

【原文链接】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