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办事不求人环境,多地开“办不成事”窗口

国内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02-13 11:22:00|网络编辑:孟宪静

  新春伊始,不少省份以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虎年开年工作的第一件大事,多地强调打造“办事不求人”的环境。近年来,各地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畅通企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一些地方还专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

  省长检查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近日,在景德镇调研的江西省长叶建春检查了一个“办不成事”窗口。

  江西日报的报道显示,叶建春在2月8日至9日到景德镇调研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在景德镇市行政服务中心,“看到服务中心前台设有‘办不成事专窗’,叶建春一页页翻记录,看哪些事办不成,问怎么能办成”。

  几天之前,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在“虎年第一会”上提到,江西要全面打响“江西办事不用求人、江西办事依法依规、江西办事便捷高效、江西办事暖心爽心”的营商环境品牌。

  除了江西,虎年开工的第一周,安徽、吉林、内蒙古等地都提到了营商环境建设。“办事不求人”,也被多地省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强调。

  例如,内蒙古的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特别提到“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的期望要求还没有完全实现”。此外,自治区主席王莉霞近日在调研时也强调,要把群众当亲人,让群众少跑腿、办事不折腾、不求人就能办。

  找关系、递条子背后的腐败

  长期以来,办事找关系、打招呼、走后门、递条子……这些在一些地方成为人们默许的“潜规则”。

  近年来,各地披露的违纪违法干部的典型案例中,“不拿好处不办事”的问题就常被曝出。

  2018年12月,检察日报曾披露四川省环保厅原副厅长杨雪鸿“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问题。

  他从起初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自己利用权力帮过忙的孙某以“借”的名义索要10万元钱,到后来只要找自己办事的人都必须拿点“意思”才让过关,无论对方是正常的申请还是过分要求,都要“雁过拔毛”,小到数千元,大到上百万元,不“意思”就拖着不办。

  在年初播出的电视专题片《零容忍》中,低保干部吃拿卡要,在贫困户身上敛财的案例同样触目惊心。

  专题片中有这样一幕:甘肃省永登县,汪子强家境贫困,女儿汪涛身患骨癌,先后住院17次,实在无力承担。汪子强去永登县民政局申请大病救助,县低保办原主任赵永琏却骗他“办这事儿得找人,得花钱”。专题片里透露,赵永琏从13名受害人手里,共计非法索取55万多元。

 办事不求人,各地有啥招?

  今年1月28日,重庆南川区在其政府官网公示了“2021年下半年‘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结果”。

  上榜单位,有的被指态度冷漠、架子大、摆脸色,办事讲人情唯关系;有的被指办事效率低,办事推诿,不一次性告知,不给好处不办事等。此评议结果将会运用到干部选拔任用、年度考评等方面。

  除了张榜公布“最难办事”部门,为了营造“办事不求人”的环境,不少地区还设立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门受理群众反映的难办问题。

  北京市去年发布的《政务服务中心现场运行和管理规范》明确,各级政务大厅应设反映“办不成事”窗口,对反映问题“闻风而动、接诉即办”。

  其实,在吉林长春、黑龙江哈尔滨、安徽合肥等多地,此类“办不成事”窗口均有设立,旨在畅通企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提高办事效率。

  去年年底,人民日报刊发的评论文章称,要通过“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把群众难办的事办成,更要以此为契机完善制度、形成机制,及时总结现象背后的共性问题,着力补齐短板,提高流程效率,提升办事效果。多措并举、攻坚克难,我们就能让百姓能办成的事情越来越多,让“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越来越少。(记者 阚枫)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