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将至 你的耳朵还好吗?

News我发喽|来源:北部湾在线综合整理2022-03-01 11:00:37|网络编辑:罗娴子

  年纪轻轻耳鸣不止,整宿地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早上起来头晕目眩,站起来就想吐,吃了东西也不见好转——年轻人,该好好照顾你的耳朵了。今年的3月3日是第二十三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

  耳鸣引发因素多,习惯良好可预防

  27岁的黎海(化名)最近的生活被工作填满,夜晚、周末都难得休息,更要命的是,周末两天楼上装修打电钻,可谓震耳欲聋。周一上班,虽说不用再听电钻声,但电钻声还是从他的耳朵里“钻”了起来。即使独处也仿佛身在闹市,深夜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黎海被耳鸣折磨得苦不堪言。忍无可忍,他走进医院,经检查被诊断为主观性耳鸣。

  有“主观”就有“客观”,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助理、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副主任陈伟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根据性质进行分类,耳鸣可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主观性耳鸣,即耳鸣是一种主观感受,在无声源环境中,仅患者自己能听到耳鸣声,通常由器质性病变或神经反射性病变引起。而所谓的客观性耳鸣,则是不但患者自己能听到耳鸣,别人也能听到耳鸣,又称“他觉性耳鸣”,耳鸣声通常为“咔哒咔哒”或与脉搏一致的“嗡嗡”声。

  引起客观性耳鸣的常见原因包括耳咽管异常开放、下颌关节病、肌肉痉挛等。有的患者可以通过吞咽或咽部的肌肉运动来控制这类耳鸣。在陈伟接诊的耳鸣患者中,客观性耳鸣患者仅占约10%。“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把小听管的一端放到患者的耳道里,密闭好,然后另一端放在我的耳道里,在安静的环境下我就也能听到耳鸣声。”陈伟进一步解释说。

  若根据耳鸣的时间进行分类,耳鸣则又可分为急性耳鸣和慢性耳鸣。急性耳鸣为3个月以内持续发生的耳鸣,慢性耳鸣则为持续发生超过6个月的耳鸣。

  陈伟介绍,耳鸣可发生于儿童,但随着年龄增长,耳鸣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在50-60岁患者中最常见。“无论老年人、年轻人还是小孩子,都可能发生耳鸣。人正常状态下也会发生耳鸣,比如用手捂住耳朵或者以侧卧位躺下耳朵接触枕头时,就能听到耳朵里有‘嗡嗡’声,而一松手或一翻身,耳鸣就消失了。又比如,当我们走进一间密封较好的房间内,耳内会听到‘嗡嗡’声,这种被称为生理性耳鸣。生理性耳鸣一般持续时间较短。”陈伟说。

  可引发耳鸣的因素多种多样,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做以尽量减少耳鸣的发生呢?陈伟首先提到了耳机的使用。“现在好多年轻人耳朵上总是塞着耳机,走在街上,为了听得清楚,不自觉地就把声音调到很大来压过外界的噪声,如果长时间如此的话,肯定会对听力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听力还挺好,但是偶尔有耳鸣发生,这实际上就是一个预警,它在告诉你,应该注意爱护你的耳朵了。”陈伟建议,使用耳机时音量最好不要超过80分贝,使用时间也不宜太长,头戴式耳机相比入耳式耳机,对耳朵更加“友好”。

  此外,健康、规律的作息和清淡的饮食同样利于减少耳鸣。“熬夜导致睡眠不好,可能会引起耳鸣,耳鸣反过来又会加重失眠,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压力大或者焦虑也会引发耳鸣,要尽量避免。另外饮食上,要少吃刺激性和高盐、高糖、高油的食物,身体整体的状况好了,耳朵出现问题的风险自然也就小了。”陈伟说,如果只是偶尔耳鸣或断断续续耳鸣,可以认为是一种生理现象,无需过度担心。但如果耳鸣不止,且已经影响到了情绪、学习、工作和生活,那就应到正规医院去检查,求助于专科医生。

 耳石症来袭,天旋地转

  对于周桓(化名)而言,耳石症带给他的恐惧是巨大的。第一次发作是在一年前,那时他尚在国外留学,清晨醒来站起身,一阵前所未有的强烈眩晕感袭来,双腿发软,寸步难行,吓得他赶紧躺回床上,贴身的衣服竟已湿透。周桓以为自己是低血糖,躺在床上吃下整块巧克力,情况却没有好转,那天他躺到中午眩晕感才慢慢退去,他说当时的无助感和恐惧感足以令他终生难忘。周桓后来才知道,他患上的这种病叫“耳石症”。

  “耳石症又被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陈伟解释说,我们的耳朵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听觉,另一个就是平衡觉。而耳朵之所以能够控制我们身体的平衡,是因为耳朵里有个叫“前庭”的平衡器官,在前庭里有三根半规管,这三根半规管中充斥着淋巴液。紧挨着半规管的是椭圆囊和球囊,在椭圆囊和球囊的表面有一层胶质膜,胶质膜的表面黏附着一些碳酸钙结晶小颗粒,这些小颗粒就是“耳石”。当血液供应不足、过度劳累、受到猛烈撞击等任何一种情况出现时,耳石就有可能从原来的位置脱落,掉进半规管中的淋巴液里。这时如果头部改变位置,脱落的耳石就会刺激到半规管内的毛细胞,令人觉得天旋地转,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耳石症属于自愈性疾病,耳石在半规管淋巴液里会被慢慢吸收,但所需时间长短不一,有些人甚至可能需要数月才会好转。”陈伟表示,出现眩晕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前庭功能检查,如果明确是耳石症,医生会采用手法复位对症状进行控制,且这种复位需要重复几次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医生也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控制眩晕的症状。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完全治愈,部分人会复发。耳石症患者短期内要避免剧烈运动。

  想要尽量避免遭受耳石症的折磨,陈伟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作息,饮食清淡,同时保证对维生素D的摄入,多晒太阳。此外,除避免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外,运动时还应循序渐进,不可突然增加运动量。

知多点

  全国爱耳日的由来

  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99年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并于2000年在首都和各省会城市成功地开展了第一个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首次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我国所取得的卓越成绩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注意。201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

  科普

  你的听力还好吗

  据世界卫生组织(WTO)最新报道,超过全世界人口的5%,也就是4.66亿人患听力损失,其中包括4.32亿成人和3400万儿童。我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2057万,其中7岁以下聋儿可达80万,老年性聋949万;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约新生聋儿3万余名。听力的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一群体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

\

\

  听力在生命全程中的重要性

  正常听力者双耳听阈为20分贝及以下,听力没有这么好的人就是有听力丧失。听力测试时,大于20dB的听力阈值表示临床听力损失。听力损失如果得不到解决,会对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沟通;儿童语言和言语的发展;认知;教育;就业;心理健康;以及人际关系。听力损失的影响不仅仅是由严重程度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取的临床或康复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以及环境对听力受损者的需求的反应程度。

\

  听力损失及耳聋的原因

  尽管人在一生不同时期都可能遇到这些因素,但对个人而言,人生一些关键阶段最容易受影响。

  产前

  遗传因素:包括遗传性和非遗传性听力损失

  宫内感染:例如风疹和巨细胞病毒感染

 围产期

  出生窒息(出生时缺氧)、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严重黄疸)、低出生体重、其他围产期疾病及其管理。

  童年和青春期

  慢性耳感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内积液(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脑膜炎和其他感染。

  成年和老年

  慢性病、吸烟、耳硬化症、年龄相关性感觉神经变性、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贯穿一生的因素

  耳垢(耳屎)阻塞、耳部或头部受伤、巨大的噪音、耳毒性药物、工作相关耳毒性化学物质、营养不良、病毒感染和其他耳部疾病、迟发性或进行性遗传性听力损失。

  识别和管理

  早期发现听力损失和耳病是有效治疗的关键。这就需要对高风险人群进行系统筛查,以检测听力损失和相关耳疾。这类人群包括:新生儿及婴儿、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在工作中接触噪音或化学物质的人、接受耳毒药物治疗的人、老年人。

  一旦发现听力损失,必须尽早至专业机构以适当方式处理,以减轻任何不利影响。

\

  预防措施

【全国爱耳日】保护耳朵可以这样做(来源:江西电视台)

  许多导致听力损失的原因可以通过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和贯穿一生的临床干预措施来避免。预防听力损失在从产前到围产期乃至老年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至关重要。近60%的儿童听力损失是由可以通过实施公共卫生措施来预防的可避免原因造成的。同样,成年人最常见的听力损失原因,如暴露于巨大的声音和耳毒性药物,也可以预防。

  在生命不同阶段减少听力损失的有效策略包括:

  ▲免疫接种

  ▲良好的母亲和儿童保健做法

  ▲遗传咨询

  ▲识别和管理常见耳病

  ▲针对噪音及化学品暴露的职业性听力保护计划

  ▲减少在娱乐场所接触巨大噪音的安全聆听策略

  ▲合理使用药物以预防耳毒性听力丧失

 来源:中青网、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央视新闻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