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文化

文字:私家车930 榆茜

图片:桂饼文化

我们常常感叹,现在的东西啊,没有以前好吃了。手工作坊的原汁原味,物质匮乏的时候人们对于吃有着天然的期待,那个滋味你还记得吗?

守护这个味道

上世纪90年代前,市井文化和一个个路边的小吃摊点紧密相关,那一声声吆喝,那简易的铁皮车、三轮车里散发出来的香气,人们不需要像走入一家装潢精美的店那样做太多的心理建设,只是寻着味道就坐下来,和老板面对面的接受他递过来的美食。

薛锦伦,广西薛家糕饼的第四代传人,擅长做各类桂中地区的米饼、糯米饼,今天,在柳州市蝴蝶山路,有一间他和大儿子薛春雄开设的桂饼文化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广西各地特别是柳州地区糕饼点心的民间特色、历史文化、坊间典故、儿时回忆,还能亲自参与动手制作、品尝这些广西糕饼。

甘妈,是薛锦伦的夫人。1984年,夫妻两人为了讨生活,举家从桂平搬迁到了柳州,也把桂南一代的做饼工艺带到了桂中。甘妈糍粑,顾名思义就是甘妈做的糍粑,凌晨4、5点,她就起床磨米,过滤,打制糍粑,包好馅料,再到油锅里两面煎黄,每天限量做几百个,天天如此,即便是今天,只为守护这个味道。

从前的饼都是手工制作,从谷物的筛选舂磨,熬煮,制糖、制馅,面皮配置,加工定型打饼、烘焙蒸烤加工等多道工序,最后喷香出炉。

传承饼道,留住手艺

走进桂饼文化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大大小小的饼模,都是薛锦伦和薛春雄在各地收集回来的,最早追溯到100多年前,还有柳州原先的糖烟酒公司的月饼模,再到薛氏家族百年做饼留下来的各个时代的饼模,有祭祀用的,有做月饼的,还有做婚丧嫁娶仪式用的,展现了手工年代的民族记忆。

龙凤伴月、寿星麒麟、合欢花,饼模中雕刻着寓意吉祥美好的文字或图案,这其实也是展现了饼在中国人各个时代的生活中,承载的文化符号,礼天,敬地,孝亲,爱人,这些中国人自古以来所遵循的礼仪文化,也同样是糕饼的礼俗。也正因为有糕饼的甜蜜和人情味,再寡淡的日子,也因此会变得有滋有味起来。

薛锦伦现在还清楚的记得30年前在柳州街边叫卖的情景,从最开始的骑着单车走街串巷,再到开个小摊驻扎在各个菜市,到了2000年之后,市场经济的洪流推着他把自己的店面开了起来。如今在柳州,他创立的品牌“锦桂楼”遍地开花。

柳城云片糕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贡品。传统的柳城云片糕是以优质糯米、白糖为主要原料,佐以猪油、蜂蜜、桂花、陈皮、芝麻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25片一扎。如今该传统手工技艺已经入选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薛锦伦今年66岁,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龄, 掌握一身做饼技艺的他开始思考传承,幸好自己的儿子在耳濡目染下高兴的继承了他的事业,并用年轻人的眼光去经营、扩大,桂饼文化博物馆2013年正式开业的时候,薛师傅真正觉得自己的手艺后继有人。

如今,那些人们记忆中的叫卖声、市井气息,早已在时光中渐渐远去,希望那些能够跟我们对话的古老传统依旧可以留存在我们身旁,让我们可以从中拥有一种来自传承的稳定力量。

Copyright © 2009-2016 GuangXi Broadcasting St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2009-201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00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