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保税港码头。彭寰摄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第一年之际,第五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将如期而至。来自中国和泛北部湾各国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国际组织代表将汇聚广西南宁,共商泛北合作大计。
从概念走向共识:
泛北构想引发高度关注
2006年7月,广西在首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提出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构想,在太平洋西岸联手打造闪亮的新增长极。
这个构想受到广泛关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说,这篇文章可以做得很大,用一句话来讲,前景广阔。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要积极探索好推动泛北部湾的经济合作,推进泛北部湾合作,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个重要战略问题,现在刚刚起步,方兴未艾。在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和第十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两次代表中国政府提出要“积极探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可行性”。
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认为,加强海上区域合作的构想非常好,菲律宾全力支持并积极推动这一构想的实施,赞成将港口物流、产业对接、旅游发展、金融支撑和贸易投资等作为推进合作的重点领域,并从港口物流方面先取得突破。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高度评价和支持泛北合作。他说,共同推进泛北合作要从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合作开始,把重要的交通连接点连通起来。同时,还要有效利用海上连接,充分发挥港口作用。他表示支持成立跨国专家小组,认为这将使泛北合作由构想变为实际行动。
越南总理阮晋勇、文莱苏丹哈桑纳尔等都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从共识走向实践:
合作共识日益深化
泛北合作构想提出以来,合作机制逐步建立。
2006年7月,首届合作论坛在南宁举行。第二届合作论坛将“环北”改为“泛北”,一字之改,更显视野广阔。2008年7月,在广西北海市举行了第三届泛北论坛,与会代表为应对金融危机做了先期准备。
去年8月,第四届泛北论坛在南宁举行。议题逐渐开拓,更加切合形势需求。
4年来,泛北合作催生出越来越多的合作新亮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指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对本地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产生了重要的支持作用,提升了区域内的国际竞争力,其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初步显现。
今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给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为推动泛北合作,广西用超常规举措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规划建设了29个重点产业园区,努力将这些园区建成北部湾最强劲的经济增长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武介绍,今后5年,广西将投入4000多亿元资金,全力打造连接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国际交通枢纽。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广西玉柴机器集团加大了对东盟和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该集团董事局主席晏平说,今年1至6月,玉柴累计出口发动机18709台,比去年同期增长91%,玉柴发动机在海外市场的保有量已达12万台,在东盟市场已有3万多台。其中,越南继续保持玉柴出口最大市场之一,上半年共完成5900台。
从实践走向收获:
主导中国与东盟贸易
泛北部湾地区是世界港口富集区,港口合作是泛北合作的重要内容。自治区主席马飚说,我们建议泛北部湾各方携手加快建设沿海港口群,形成高效通达的港口运输网。
2009年4月,中国政府决定设立总规模为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向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信贷,以加强东盟一体化建设和区域合作;并将大力推进湄公河次区域开发、东盟东部增长区、“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成长三角”等次区域合作。
在即将举行的第五届泛北论坛上,与会者将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与南宁—新加坡通道建设、泛北合作中的国际投资与产业发展,以及务实推进泛北部湾航运、港口、物流等先导领域的合作进行深入研讨,积极推动泛北合作。
2009年,中国对东盟外贸进出口2130.11亿美元,其中与泛北部湾7国进出口达2084.16亿美元,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97.84%。而广西与泛北部湾7国进出口达49.14亿美元,增长24.17%,占广西与东盟贸易总额的99.33%。
记者 郑盛丰 庞革平 谢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