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过劳:猝死悲剧呼唤新工作观

新闻眼|来源:北部湾在线综合整理2015-05-21 16:08:09|网络编辑:刘艾

又见过劳死!近日,接连发生27岁导游、40岁公交司机猝死的案例。30多年发展中,人们形成了“能吃苦最光荣,多加班是好汉,好日子永远在未来”的工作观。然而,过度劳累不仅影响健康,更影响幸福感获得感。改变工作观,须更新观念,更要制度保障。

\

一天曝出两则让人遗憾的新闻

[视频]上海早晨:27岁丽江导游带团时猝死

27岁丽江导游猝死 最后的话是“太累了”

\

“我早上5点钟起来,太累了!”说完这句话后,刘成吉倒地不起,再也没有醒来。而他,不过27岁。

5月19日14时15分,网友@A-丽江养生货源-小山羊给本报记者发来信息,“我们丽江导游又牺牲了一个。”根据该网友提供的照片,一名男子躺在地上,周围有人给这名男子撑着伞。

记者随后采访得知,死者名叫刘成吉,是丽江中旅国际旅行社的一名导游,事发当天正带团到玉龙雪山游玩,当游客在观看表演时,前一秒还和其他导游闲聊的刘成吉突然向后倒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后,最终不治身亡。死因初步诊断为心脏骤停。(云南信息报)

公交司机休克前将车停稳后去世 上22天班只休1天

\

事发后,发病司机被送至301医院重症抢救室内抢救。记者郑羽佳摄

5月19日早上7点半,一辆941快公交车行驶到靛厂锦园站附近时,公交司机突发疾病,晕倒前踩住刹车,最终将车停稳后趴在方向盘上。事发后,多名乘客自发给司机做心肺复苏,随后急救人员将其送医。当天中午12点,司机经抢救无效死亡。 

司机姓杨,今年41岁,北京门头沟人,开公交车已有10余年。当事售票员称,与司机同事两年,其为人很好,工作认真。另据介绍,因做鼻子切骨手术,该司机于今年2月5日开始休病假至4月25日,4月27日上班。上班前,八方达公司安全部门已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并叮嘱其遇身体不适,及时就医不可勉强驾驶。自4月27日至5月18日,该司机只于5月6日休息一天。(京华时报)

【36岁IT男猝死 引发“过劳死”关注】

【90位南宁年轻人8成感到累 猝死就在我们身边】

\

猝死悲剧呼唤新工作观

猝死是极端事件,但背后折射着普遍性。不信,向身边打听去,谁没有喊累的时候?或多或少,谁没有过劳的体验?

辛苦背后有宏阔的社会背景。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释放出经济活力,努力工作会给人带来丰厚回报,回报又形成继续努力的激励。越工作,个人劳动力价值越得到提升,工作机会也就越多,对自己未来的预期越高大上。大众工作伦理于是形成:能吃苦最光荣,多加班是好汉,好日子永远在未来!

回顾世界经济史,许多国家经济崛起时,都有这样的阶段。市场活力充盈,人们勤奋而节俭,以尽力工作为美德。

这样的工作观当然不可轻弃。然而,却必须补充。社会不仅有经济这个单一维度,过度劳累不仅影响国民健康,而且影响幸福感和获得感。

还是举例说明吧。身边好些朋友,生命是单向度的,就是工作、挣钱。一提要注意身体、抽空去锻炼,他答:你看我工作忙得,哪有那闲心?上学时候经常在一起开个读书会的朋友,电话问问最近读什么书,回答是:你还是问我炒哪只股吧!没有空读书啊……工作成了一块顶天立地的石头,占满了生活空间,再不给身心留下别的突破口。肥胖率走高,阅读率走低,大家风尘仆仆,疲惫紧张。

在个人层面,应该更新观念。敬业、拼搏,但也要张弛有度、控制节奏,让一味加码加速的状态变得更匀速、更从容。人生如同跑马拉松,每一阶段都拔足狂奔并不能持久,匀称地发力才有助于取得好成绩。

在社会层面,要用一些制度设计来引导。比如,兰州前不久出台办法,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休年假不给补贴,不安排休假的单位,限期整改。用制度去保障休息权,这开了个好头。

我们将来的发展,更需要的不是蚁群式的低端劳动者,而是身心饱满的劳动者,以带来新的人口红利。(人民日报)

【36岁老师一忍再忍不治疗猝死学校实验楼】

【IT精英猝死 疲劳自查表:要不要给自己放个假?】

\

警惕!从疲劳到猝死并不遥远

猝死

所谓猝死,一般是指患者在出现病症后一小时内,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

猝死主要成因是冠心病、心脏衰竭和遗传性心脏病,患者病发时会心律不正,心脏突然跳得过快、收缩过速,而导致输出血液不足,令脑部和其他身体器官缺氧,心脏同时因停顿而死亡。

猝死的高危因素

过度劳累:经常熬夜人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处于功能失调的状态;吃饭、作息不规律会引起低糖低钾,电解质紊乱,导致心律不齐,这是引发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肥胖:肥胖人群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有冠心病则容易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

抽烟喝酒: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常人的3倍。

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都会损伤血管内皮,引发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压力大:焦虑、高压、惊恐、抑郁等情绪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还会增加心律失常、血管痉挛的风险,甚至诱发猝死。

打呼噜:打鼾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一个征兆,如果“睡眠呼吸暂停”时间一次超过120秒,很可能发生睡眠中猝死。

头发发黄、指甲无光、皮肤起皮、肌肉痛、关节痛等容易被忽视的“小毛病”,其实都是身体给你的警告,从疲劳到猝死仅需6步:

轻度疲劳→精疲力尽→身体有恙→疾病缠身→突发猝死

下面是身体疲劳的多种表现,请测一测,看你是否疲劳。

●表现一:肌肉痛,只走了15分钟,就感到非常疲劳想坐下休息。

●表现二:骨骼痛,腰部时常酸痛。

●表现三:关节痛,上下楼会感觉踝关节或膝关节疼痛。

●表现四:头发黄,掉头发越来越严重,头发也比以前枯黄。

●表现五:指甲裂,你会看到指甲无光泽,已裂开。

●表现六:牙缝宽,刷牙时牙齿出血,牙缝越来越宽,吃东西容易塞牙。

●表现七:皮肤差,无弹性,失去光泽,经常出现脱屑起皮情况。

结果:如果你出现以上7种问题中的2种以上,就要格外注意了,你的身体已发出了警报,不要忽略,建议到正规医院做一做检查。

\

最容易猝死行业TOP10

  近些年,猝死事件屡有发生。《生命时报》综合搜狐健康的报道,总结出十大猝死危险行业,并采访相关专家进行解读。该排行虽不能一概而论、直接对号入座,却能帮助大家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看看你的职业上榜了没?

  广告狂人

  2013年5月,奥美中国北京公司24岁的员工李铮猝死。早在2008年7月,时任北京奥美客户群总监的台湾人林宗纬也因心肌梗死去世。   

  危险因素: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肺中心副主任和渝斌教授表示,有近半数以上的白领处于过度疲劳、劳累的环境中。一项网络投票显示,在经常加班的职业里,广告设计师高居榜首。

  建议:身体喊累要休息。据了解,李铮发病前已经连续加班一个月没休息,每天都是工作到深夜11点以后才下班。发病前一周,这名年轻人已经出现身体不适。

  其实,经常疲劳是一种报警信号,它提醒机体已经超负荷了,此时应停下来,把大脑放空,调整工作节奏,不要给身心火上加油,拿健康甚至生命换业绩。 

  白衣天使

  2008年11月,广东44岁的脑外科医生郭育大因病毒性心肌炎引发猝死。2012年11月,安徽骨科医生王姚斐猝死,时年不到35岁。   

  危险因素:白天夜班连轴转、门诊一坐大半天、手术台上忘时间……特殊的职业使命,要求医护人员的工作不能有丝毫“差错”。他们精神紧张,时常用脑过度、缺乏睡眠。   

  建议:抽空补充“正能量”。关注健康,要从忙碌的生活中找机会,给身心进行有益的调节。

  当情绪急躁不安时,听点音乐来舒缓一下紧张的心情,或者通过锻炼释放压力;觉得身体就要崩溃时,适当少加点班,和周围的人开开玩笑,享受一顿家庭晚餐,给生活补充一些“正能量”。

  网络店主

  2012年7月,24岁淘宝店主艾珺因过度劳累在睡梦中离开人世。3个月后,一名29岁的许姓网络店主猝死,他的女儿刚满两岁。   

  危险因素:每天一睁眼就对着电脑,见缝插针地吃饭、打包、发货,睡觉时脑袋里还嗡嗡响着买家的对话声、咨询声、质疑声等。开网店这一看似新鲜、简单的职业,背后却是几乎是“24小时工作制”状态。   

  建议:规律作息保平安。美国一家健康杂志曾建议,呵护身心要顺应人体生物钟,及时补充营养,保证身体有足够的能量应付繁忙的日程。

  可以给自己定个相对规律的作息安排,比如早餐补充鸡蛋、牛奶,中午小睡半小时,下午吃点零食、外出走一圈,晚上12点之前关电脑休息等,不要把压力全部集中一起。   

  IT工程师

  2015年3月,深圳36岁的IT男张斌,被发现猝死在酒店马桶上,凌晨1点,他还发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据悉,为赶项目常,他常常加班到早上五六点,又接着上班。死前一天,他跟妈妈说“太累了”。   

  危险因素: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健康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IT阶层“过劳死”的平均年龄仅为37.9岁。长时间对着电脑编程、测评、调试,每天一个姿势窝在椅子上。   

  建议:办公室里巧运动。对IT一族来说,想办法让自己“动”起来非常有必要。

  可以在电脑旁边放点绿色植物,每隔一两个小时做一做手部运动,转转手腕、肩膀等;感觉大脑麻木的时候,从椅子上站起来,伸伸胳膊、扭扭腰,或者喝杯水,多向远处看看,做眼保健操缓解疲劳等。

  媒体人士

  2011年5月,28岁的郑州记者刘建因心梗去世;2012年8月,46岁的央视足球评论员陶伟猝死。   

  危险因素:中国医师协会等机构发起的《第二届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中,媒体进入透支行业的第4位。生活跟着新闻转,不少新闻记者经常加班加点,日夜奔波。   

  建议:关注健康“信号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表示,中青年人心脏问题的诱因多是压力过大、生活方式不健康。比如陶伟,在录制节目后马上长途旅行,身体连轴转。

  因此,年轻人在注意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一些高危诱因,如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等,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

  人民警察

  2010年3月,北京密云县一名警长姜子军在办公室猝死,时年34岁。半个月后,海淀区又有一名41岁的民警左利军猝死。

  危险因素:在姜子军所在区域,60余名警员管理着12万人口,警力严重不足。公安部的一项调查显示,治安警察每日平均工作12小时,很多民警最大心愿是想“睡觉”。无论大神探还是小片警,都是工作忙、压力大,甚至只能靠抽烟提神醒脑。   

  建议:杜绝烟草少喝酒。抽烟、酗酒、熬夜等,都会给血管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导致心血管突然发难。

因此,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戒烟限酒,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加强运动等,用充满精力的身体应对工作。

  一线工人

  2010年1月,河南一名年仅19岁的青年工人马向前猝死。同年6月,另一名23岁的工人陈龙在宿舍洗澡时猝死。   

  危险因素: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十大健康透支行业名单”中,制造业高居榜首。枯燥压抑的工作环境、重复呆板的机械化动作、经济压力等,使之成为健康的高危岗位。   

  建议:定期体检不可少。心脏性猝死可由各种心脏原因引起,在1小时内以骤然意识丧失为前驱,直至自然死亡。

  每个人都有必要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潜在的慢性病进行定期检查,做到是否健康心中有数。同时坚持每天适量运动,以提高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

  莘莘学子

  2013年5月,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女大学生殷秀竹在晚上锻炼时突然倒在跑道上,离开人世。2012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大二男生张金东在上体育课时猝死。   

  危险因素:中国健康教育中心2011年对全国10余个城市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饮食和运动方面的现状堪忧,50.2%的大学生没到推荐的每日运动量。平时埋头上网、游戏,期末埋头冲刺,成了很多当代大学生的写照。

  建议:别把压力拖最后。心理学家发现,把事情拖到最后,会面临巨大的时间压力,并且充满忧虑、焦灼和内疚感。

  对于众多天之骄子,最好把功夫用在平时,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掌握合理的日常运动方式,无论学习成绩还是身体锻炼,都不要“临时冲刺”,以免得不偿失。

  演艺明星

  2005年8月,著名小品、影视演员高秀敏猝死,时年46岁;2007年6月,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享年59岁。   

  危险因素:有调查显示,人前光环的背后,约1/3的明星都在喊累。很多演艺人士要靠药物才能保证睡眠,纷纷感叹“每天都在工作”。   

  建议:劳逸结合有计划。心血管疾病大都是由于工作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制诱发。

  女性50岁以后,男性40岁以后,一定要把心脏检查作为一个重要项目,有心脏病史的患者要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并且尽量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诱因。同时,要有计划地给自己创造放松机会,比如工作一段时间后休假旅游等。

  运动健将

  1998年,29岁的女子百米世界纪录保持者格里菲斯·乔伊娜在睡梦中猝死。2004年2月,34岁的环法自行车大赛冠军潘塔尼猝死。   

  危险因素:有研究称,在美国,每三天就有一名年轻运动员死于潜伏的心脏病。“更快、更高、更强”,超负荷的运动导致心肌缺血。   

  建议:不当第一也快乐。冠军的光环让每一个人心驰神往。然而,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发现,第一名的压力最大,而第三名的快乐感最强,生活也更幸福、轻松。

  而压力正是心脏的大敌之一,习惯争强好胜的人不妨给自己降低标准,试着享受一下默默无闻的生活。

\

如何预防猝死事件的发生?

一级预防:注重日常饮食和锻炼

1、合理调整饮食,少吃盐及腌制食物;2、戒烟限酒;3、保持心情舒畅及情绪稳定;4、避免过度劳累;5、坚持适度体育锻炼。尤其需要注意早晨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并不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最好在下午4-5时或晚饭后2-3小时进行体育锻炼。

二级预防:有病早治,积极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

定期体检是非常关键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来说30岁以上的人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数字”,让医生告诉您,您的血压、血脂与血糖的情况,以及腰臀比、BMI指数。知道这些数字后,就可根据自身情况抵御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生命脆弱,生死“无常”。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饮食清淡,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猝死的急救方法

当家人出现呼吸或心跳中止症状时,应在10分钟内进行如下抢救:

一、拨打“120”紧急呼救。

二、将患者平卧,背部垫一硬板,颈部上抬,头颈微后仰,促使气道通畅。

三、施术者握拳,以患者的胸骨部下段,做一二次短促有力的叩击。如无反应再重复一二次,经叩击后,常可终止室速,室颤,恢复窦性心律。如无效做下一步处理。

四、立即做全外心脏按压,左手掌置于患者胸骨下1/3处,右手压在其上方,以每分钟100次的速度,用力适度,反复按压,使胸廓上下活动程度3-4厘米,心内剩余含氧血迅速排入动脉使心脑供血,胸廓下陷回弹时,有助于及通气。按压应用力均匀,轻柔,用力过猛,易引起肋骨,胸骨骨折,气胸,血胸,心包积血,骨髓栓塞,内脏破裂等并发症。如无反应,同时进行下一步处理。

五、人工口对口呼吸:一手捏住病人鼻孔,推开下颌,使其口张开,用力吸气后患者口腔紧对密闭,将气吹入患者口腔,以每分钟16-18次的速度,反复进行。如能听到患者呼气声最好。

缓解疲劳攻略

●按时吃早餐

●摄入充足的水分

●避免在午后摄入过多咖啡因

●加强运动

●利用淋浴缓解身体疲劳

●听听音乐

●学会向人倾诉

●尽量少生气

●采用瑜伽呼吸法

●保持周围环境清洁

【四大诱因让你猝死 饮酒、熬夜者小心】

图文来源:云南信息报、京华时报、人民日报、当代生活报综合、生命时报

视频来源:上海电视台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