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走红军路 瑶胞给红军带路不费一枪一弹越财喜界

B组路线|来源:广西新闻网2019-07-07 16:58:00|网络编辑:孟宪静

\

记者参观文甲洞红军堂。广西新闻网记者陈创明摄

\

红军堂里展现当年红军所用的物品。广西新闻网记者陈创明摄

\

溶江镇新文村委邓文德村书记给记者讲述红军在文甲洞村时的故事。广西新闻网记者陈创明摄

7月5日11时,记者来到兴安县溶江镇金石文甲洞村,追寻85年红军与文甲洞群众传承长征精神的故事。

文甲洞村,现有81户人家408人,是一个壮、苗、瑶、汉多民族居住的小自然村。1934年12月4日,中革军委第一纵队翻越老山界时,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由千家寺进至金石文甲洞一带,在村里的周氏祠堂设军团指挥所。12月6日,军团翻越竹林界进入龙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祠堂更名红军堂,占地面积484平方米,保护面积512平方米。

兴安县红色文化研究会的陈兴华,给记者讲述他在村里收集红军资料时遇到一位名叫周祖斌的老人讲的红军故事。老人当年71岁,是村中最受人敬重的长者。从他的口中听到了当年红军到文甲洞的故事。

红军过瑶寨 关爱妇女

那是一个严寒的冬天,土豪劣绅到村里散布消息:说要来共匪了,他们就是共产党的红军,要共产共妻。

村民们久居深山,没有见过大世面,恐慌起来;纷纷跑进叫做“大场”的山里藏匿,村里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之人。

村里有个妇女,名叫曾国英,因为刚刚生产,体力不支,没有进山,听天由命地在家“等死”。很快,红军队伍就出现在村中。一些行动缓的人还在往村外跑。红军见状后忙招手高声喊:乡亲们不要怕,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是为穷苦人民打天下的,请你们快转回来吧。

听到这些亲切的呼喊声,乡亲们又半信半疑地回到了家。

红军的到来,不但没有共产共妻,还给予了曾国英无微不至的关怀。妇女产后是最怕下冷水的,正直初冬之际更加需要注意,不然会落下产后病根痛苦一辈子。

红军队伍的一位女红军“大姐”,见到她产后体虚,每天都送饭送菜、精心护理,还帮曾国英洗衣、洗尿片;曾国英看在眼、热在心头;这支队伍不共产也不共妻,是一支爱护民众的军队。

三天后,红军要北上了,曾国英想送点东西给这位红军“大姐”,可家中没有值钱的东西;思来想去,把原来准备给自己坐月子的鸡蛋煮了,让这位大好人带在路上吃。红军队伍离去了,曾国英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支扎根于民的军队。

红军到文甲洞 开仓济贫

红军到文甲洞后,打开了村子周肇文地主的粮仓。村里的村民都分得了粮食,还可以一日三餐到祠堂领白米饭。失去双脚的残疾人周大爷,平常是以手代步之人,行动不便。红军知情后,每天都将饭菜送到他的手中。在他之后的人生中,始终逢人都说:红军是我最亲的亲人。

文甲洞村背山而建,一条小河从村前缓缓流过。河上有两座不知建于何时的古代石拱桥。过去,村民们把上游那座叫上拱桥,下游的叫下拱桥。

上拱桥,是全村下地耕作、上山打柴的主要通道。一位首长模样的红军,在这座桥上和周义昌、周祝昌、周瑞琅等村民促膝谈心、嘘寒问暖,宣传打土豪、分田地,闹革命、求翻身的道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村民们才知道:这位当年的“红军大官”就是彭德怀。

红军在文甲洞修整了三天后,要离村进山踏向远方的征途。村民们纷纷端着热茶到村口的拱桥边,依依不舍地泪送红军、泪送亲人、泪送人民自己的军队。

上拱桥,当年红军首长宣传的声音仿佛至今还在桥上回响。红军与寨民的深情被拱桥紧紧牵连。为了让子子孙孙都记住这段历史,村里改桥名为“红军桥”。

红军是工农的队伍,是维护广大群众利益的军队,所到之处,为了不扰民众,他们尽最大可能将活动场所设在寺庙、祠堂。

村子里的“周氏祠堂”是最大的公共建筑。有前后两进,边房一间,面积达800平方米左右。当年,在祠堂里驻扎了三个排和后勤食堂。对红军有所了解后,老百姓也主动地到祠堂给红军送柴,帮助磨谷子、做豆腐、担水、烧火。完完全全和红军打成了一片,军民一道如鱼与水。

红军所到之处,宣传抗日,并让民众了解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是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是抗日的真正力量。在文甲洞村,红军写满了标语,在周家祠堂内,写下了“红军是民众抗日斗争的主力军”“国民党出卖东三省和华北!”等标语。

为了纪念红军,村民们将周家祠堂改称为红军堂,红军用过的水井改为红军井;在这里宣传过革命道理的桥叫红军桥;红军北上抗日的路为红军路。

给红军带路的瑶族赵大爷

瑶族赵金万大爷与妻子居住在叫作仑江的山腰。1934年12月初,红军的先头部队进入竹林界,刘连长带领先遣队到达了赵金万家。这时候,天色已经黑了下来。饥饿的红军战士衣裳已经被初冬时节的细雨所浸透。饥寒交迫的战士们,原以为可以进屋,看到的却是赵金万家紧紧关闭着的大门。刘连长叩门喊话:老乡,我们是工农红军……

屋内的赵金万夫妻听到“红军”两字,心都要跳出来了,哪里还敢吱声。这里以前是夜不闭户的,正是因为前些日子土豪劣绅的宣传与恐吓,农民们害怕红军才紧闭大门。

屋外的红军见老乡没有开门,就沿着屋檐下站着。

夜深了,赵金万夫妻见没有了动静。轻轻地走到门前侧耳向外听去。静静黑夜中,听到的只是那雨水的滴答声。于是,以为红军已经离去的赵大爷开门向外看去。只见红军一个个都在自家的屋檐下站着呢。

看到赵大爷出来,战士们异口同声地喊到:大爷好。

这情形,哪里是反动派宣传中的共产共妻的“共匪”,这明明是我们贫苦人自己的队伍嘛。

红军被请进了堂屋,赵金万让妻子在家煮姜汤水给红军喝,烧大火给红军烘烤。由于家中能吃的都已经被山霸搞光了,赵金万带着儿子上山背回藏在地窖里的苞谷,煮了一大锅苞谷稀饭给红军充饥。

这个晚上,红军战士们围着火背靠背地睡着了。赵大爷听刘连长讲革命的道理到天亮。

天亮后,先遣队要马上出发。刘连长掏出两块光洋给赵大爷,赵大爷又如何肯收。受尽土豪劣绅欺压的他含着泪花说:太见外了,只有你们这样的军队才把我们瑶族人民当人看。我们是一家人,这钱不能要。刘连长说:我们是工农自己的队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铁的纪律。话后将钱硬塞进了赵大爷的口袋。

红军要离去了,他们到哪里去本不应该问,这可是军事行动。

但是,前些日子,桂军反动派来人,要瑶族人民组织民团到财喜界隘口狙击红军,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说是这样可以保护他们的利益,还会得到奖赏。红军的到来,桂军那几个反动派已经闻风丧胆,逃得无影无踪。隘口上只是一些被蒙蔽的瑶族兄弟在留守。一旦红军从那里经过,就会使双方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想到这,赵大爷不寒而栗,向刘连长说出了心里话。

好险呀,红军的行军路线就是要经过财喜界。

赵大爷坐不住了,主动提出要为红军当向导,带上猎狗与红军一起上路。有赵大爷带路,刘连长心里踏实了许多。

临近财喜界,山上传来了警告的枪声。赵大爷挺身站了出来。这时,没有文化的他用瑶话把昨晚刘连长讲述的革命道理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全都倒了出来:红军是保护穷人利益的,我们应该联合起来打土豪,不要自己打自己。还以身说教地喊到:红军不但不抢,煮了点苞谷给他们吃,还给了我两块光洋呢。你们不要守界了,快回家看看吧。

听了赵大爷的话,这些守界的瑶族兄弟放下手中的枪,跑下来,除去原来埋在路旁的带毒竹签,红军在赵大爷的引领下,不浪费一枪一弹顺利经过了财喜界。(记者 陈创明)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