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南宁市这样做!

广西新闻|来源:南宁云—南宁日报2021-05-09 10:38:15|网络编辑:刘婷

共护绿城水清河晏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南宁市全力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纪实

\

①竹排江水清岸绿。记者宋延康摄

②心圩江罗赖沟清水潺潺。记者潘浩摄

③亭子冲碧水微澜。记者潘浩摄

④南湖公园生态岛繁花盛开。记者黄维业摄

⑤那考河风景秀丽。记者潘浩摄

\

江南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有效提升了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记者黄红锦摄

\

学生、家长走进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变清水的过程,了解南宁市水环境治理成效。杨健摄

\

心圩江下游污水处理厂出水口水质清澈。记者赖有光摄

\

生态环境部公布今年1至3月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水质排名,南宁名列第15位。图为秀美邕江。记者程勇可摄

\

沙江河沿岸风光宜人。记者潘浩摄

五月的邕城,天蓝水碧、青山葱郁、树木成荫,行走其中心旷神怡,这幅生动画卷不仅描绘了生态宜居的优美环境,更擦亮了南宁市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

近年来,南宁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治水、建城、为民”城市工作主线,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为抓手,持续改善城市水环境,不断提升城市生态宜居水平,切实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城市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2017年起,南宁市连续三年荣获“美丽山水城市”称号;那考河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获得住建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南宁市成功入围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2020年8月,央视《新闻联播》向全国观众播放了南宁水环境治理取得的良好成效,点赞南宁“水清岸绿生活美”;截至2020年12月底,南宁市普查出的38个城市黑臭河段全部消除黑臭;2021年1月,南宁市黑臭水体系统治理入选生态环境部“督察整改看成效”典型案例。

老百姓的幸福感离不开良好的生活环境。南宁用实际行动交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漂亮答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已经在壮乡首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坚持以民为本

拳拳之心守护一城碧水

南宁简称“邕”,是一座因水得名的城市。

母亲河邕江穿城而过,18条城市内河纵横交错,丰盈的河水滋润着城市。但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加,城市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多,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数年前出炉的《南宁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工程项目前期普查报告》显示:南宁市建成区有13条内河共38个河段属于黑臭水体,黑臭水体总长度99.4公里。

群众热切期盼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民之所盼,政之所为。南宁市委提出“治水、建城、为民”城市工作主线,以治水优生态,以建城促宜居,以为民为依归,让广大市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南宁市启动了污水直排口整治,从污染源入手,向“城市顽疾”黑臭水体宣战。此后,《南宁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南宁市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整改工作方案》《南宁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出台,明确了治水攻坚时间表和路线图,全面开启黑臭水体治理新征程。

强化使命担当

高位统筹推进治水攻坚

使命如山,战鼓催征。为彻底、全面治理一条条“纳污河”,还江于民、还绿于民,市委、市政府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把黑臭水体治理摆在全市工作的突出位置,以非常力度、非常投入、非常举措,开启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朝阳溪、那平江、亭子冲等治理难度大的流域,实地调研指导,现场把脉定调,高效推动黑臭水体治理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为集中治水力量,打破“九龙治水”格局,南宁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市长担任指挥长的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指挥部,通过亲自谋划推动,确保思路统一、方向一致。同步设立综合协调组、工程前期和用地保障组、工程建设组、内河流域排污治理组、建设经费和资产管理组、综合执法组、督查督办组等专业分工工作组,采取“市主导、城区负责、部门统筹、企业挑重担”的组织方式展开攻坚。建立了领导小组会议、指挥长会议、指挥部工作例会、工作组专题会的分级协调制度,高效审议、协调处理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中的问题,做到大事不过周、小事不过夜,形成全市上下治水行动“一盘棋”。

面对黑臭水体治理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的艰难形势,南宁市把最“硬”的干部派到攻坚主战场,打最“硬”的仗,从市直部门抽调处级领导8名、科级干部18名、科级以下干部46名,从国有企业抽调专业技术人员72名,常驻南宁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指挥部工作,组成了一支治水“铁军”。为确保有充足的“真金白银”治理黑臭水体,全市所有城建项目为治水工程让路,确保每年有约20%城建资金用于治水工程。同时,通过引入社会资本、鼓励企业自筹资金、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等多种渠道积极筹措项目资金。据不完全统计,自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开始以来,南宁市累计投入资金超360亿元。

坚持问题导向

开展全流域全要素系统治理

由于南宁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城市内河自净能力弱、建成区合流制区域面积较大,导致黑臭水体治理极易出现返黑、返臭问题。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指出南宁市黑臭水体治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南宁市立刻进行深刻反思,以问题为导向,优化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路线,将原先分段治理、按行政区划治理的思路调整为全流域、全要素系统治理,强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长制久清”工作措施,采用“黑臭水体+”系列治水“组合拳”,组织实施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网建设管养、征地拆迁、河湖清淤及岸线垃圾清理、沿河村庄及河道生态修复“五大攻坚行动”,开展系统治水。

随着城市快速扩张,南宁市的污水处理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喝撑了”的状态,污水处理能力赶不上污水产生量,河流黑臭问题难以根治。南宁市直面短板弱项,将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作为治理黑臭水体的重点,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标扩容工作。2018—2020年,南宁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安排新建和改扩建污水处理厂项目12个,其中包括广西有史以来投资最大、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南宁市江南污水处理厂水质提标及三期工程,总设计处理规模86万吨/天,出水水质全部执行国家一级A标准。

污水处理厂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南宁市从把好方案设计关入手,做深、做细项目方案,切实减少修改环节,加快方案确定进程。优化审批流程,设置行政审批专员专窗,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实施网上预受理和“容缺受理”服务机制,同步办理施工许可、林地占用、绿化迁移、道路挖掘、建筑垃圾消纳等手续,对污水处理厂项目推行全链条式行政审批,尽可能缩短前期审批时间。按照“最大限度减少扰民、降低征拆成本、加快征拆进度”的理念,开展黑臭水体征地拆迁、房屋征收与用地保障攻坚战,三年内完成征地面积15505.29亩,完成房屋拆迁面积1310480.31平方米,加快污水处理厂等水环境治理项目落地进程。

污水处理厂建设跑出了首府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速度”。6个新建污水处理厂从规划、选址、设计到开工建设用时不到100天。12个新建和改扩建污水处理厂项目全部按计划通水试运行,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83万吨/天,超过全市日均自来水供应量,可以满足现状及未来几年的城市污水处理需求。

黑臭在水里,问题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从2017年5月起,南宁市采用管道监测机器人、管道声呐、潜望镜等先进检测技术,进行道路地下雨污管道全面普查,22000多公里排水管网实现精细排查。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南宁市集中力量开展管网建设改造。2018—2020年,建成区累计完成市政污水管网建设约645公里,完成改造雨污管网错混接点8362个,完成整治污水管断头点295处,完成管网清淤修复约296公里。建成区7片污水管网空白区基本消除。普查发现的内河排口全部完成整治。

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南宁市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市政排水管网和河道水体联动,推行“厂—网—河(湖)”一体化管理。全市排水设施纳入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一张图”管理,开展埌东污水处理厂“厂—网—河(湖)”一体化试点。通过开展江水倒灌口整治及流域污水管网排外水、自来水漏损整治,埌东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取得初步成效。

狠抓污染源整治

系统解决污水溢流入河问题

南宁市通过集中排查整治“小散乱污”企业、清理沿河畜禽养殖、开展流域农村及城中村改厨改厕、规范粪便污水收运处置,控制生活、工业、农业点源和面源污染。完成整治“小散乱污”企业199家,内河沿岸500米范围内的畜禽养殖户全部完成清理,完成内河沿河村庄改厨486户、改厕573户。市环卫协会成立疏通清理分会,制定《南宁市粪便污水收运处置一体化运营管理方案》,对现有从事粪便污水清掏运输的个体户、私营公司实行备案登记,为全市粪便污水清运车辆安装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有效遏制粪便污水偷排乱排行为。

开展河道清淤及岸线垃圾清理,有效削减水体内源污染。2018年以来,重点对朝阳溪、亭子冲、那洪沟、那平江等河段进行清淤,完成清淤总量约9.65万吨。建立健全流域范围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南宁市主城区生活垃圾转运站共49座,河道所清理、打捞的垃圾就近运送到附近垃圾中转站,纳入南宁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进行转运,通过无害化焚烧和填埋处置,沿河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融入“海绵”理念

恢复水体良好生态系统

作为全国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南宁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的内河流域治理项目——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项目。通过先抓流域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再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把“纳污河”变成了湿地公园。2017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宁考察了那考河项目,对这一做法给予了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的那考河之行坚定了南宁市打赢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的信心,为南宁市指明了生态治水的方向。南宁市开始转变黑臭水体治理思路,将那考河生态治理模式复制应用于城市内河综合整治,从“末端治理”和“只治水里”转向“全过程治理”和“水陆同治”,统筹岸上岸下、上游下游,开展全流域全要素系统治理。

2019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的沙江河流域治理项目,是南宁市以那考河为模板建设的第二个流域治理项目。项目总投资20.08亿元,治理河道8.6公里,建设截污管线18.3公里、补水管线4.7公里,建成广西首座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出水全部经湿地生态净化后向主河道上游补水。通过因地制宜建设下沉式湿塘、生物滞留池、面流湿地等渗蓄净化设施,提高“海绵体”质量,增加雨水渗蓄能力,加大对雨水的净化力度,有效缓解了河道周边内涝,削减了径流污染负荷,水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河道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位于那考河、沙江河下游的竹排江茅桥湖至邕江出水口段也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进行了系统治理。2020年1月,竹排江黑臭水体系统治理案例入选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的典型案例。南宁市还相继落地了南宁市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水塘江综合整治工程3个PPP项目(涵盖8个内河流域)。同时,运用生态治理的思路,推进朝阳溪、亭子冲、那平江等流域系统治理。编制“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对17个重点黑臭河段进行“问诊把脉”“量体裁衣”“对症治理”,按照“四定”原则对建成区13个内河流域编制作战图,进行“一河一图”挂图作战,科学统筹治理工作。

经过系统治理,截至2020年底,建成区38段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南宁市建成区内河流域水环境明显好转,一条条流经人口密集区的城市内河旧貌换新颜。

加强长效管理

保障城市水环境“长制久清”

“三分建、七分管”,“攻城易、守城难”。面对来之不易的治水成果,如何实现长久巩固、长期惠民?

南宁市从改革管理体制入手,通过全市行政机关机构改革,将涉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行政管理职权归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一行使,下设一家事业单位专门负责统筹内河、内湖水环境建设以及地下管网管理事务性工作,推动全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由多头管理向一体化行政管理转变。同时,市政府采用直接授予方式将排水管网建设运营特许经营权授予国有平台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由该公司在特许经营实施范围内负责排水设施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实现“多水统管、多污同治、联调联控”。

严格落实河长制,每位市领导负责联系一条城市内河,要求每月现场巡河检查和协调服务不少于1天,督促市、区、乡、村四级3047名河长、45名湖长全面履职尽责。严格排水排污许可,出台文件明确排水许可、排污许可的核发程序和范围,制定《南宁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业企业长效管理工作方案》,落实排污许可证后长效监管。加强涉水联合执法,组织城管、生态环境、住建、水利部门成立水环境综合执法组,重拳打击水环境违法行为。

与此同时,加强治水过程管理。将涉及黑臭水体治理的17个市直部门和8个城区(开发区)及多个市属平台公司完成治水工作情况列入全市年度绩效考评专项指标,压紧压实治水管水责任。加强督查督办,建立“一级指挥、两级督查”的督查工作体系,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项目进度“红黑榜”通报制度,定期在新闻媒体刊登,接受公众监督。

南宁市坚持开门治水,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组织志愿者开展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喜看南宁新变化”、“小手拉大手”等主题宣传活动,发动志愿者和群众以“民间河长”等形式参与治理,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已成为河畔最美丽的风景。

全面融合发展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1800多个日夜,38段共99.4公里河道“一盘棋”治理,力度大、决心大、方法对路,南宁的水再次变得灵动,这座城市也变了模样。

潺潺的溪流,平静的湖面,鸟禽自由徜徉,岸边草场沙沙作响,仿佛回归到老邕城故里儿时的田园与浅滩。这是现在的朝阳溪呈现在市民面前的景象。困扰了南宁市民几十年的朝阳溪“黑臭顽疾”治好了,这条内河开始焕发新生机。依托综合治理后的朝阳溪西关路段打造的西关夜市街区项目是南宁市重点打造的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是进一步升级夜间经济消费业态的重要举措。设计团队以灯光设计融合广西民族文化,打造“夜食”特色餐饮、“夜购”时尚消费、“夜游”主题观光、“夜娱”文化体验。昔日市民摇头叹息、掩鼻而过的地方,如今人潮涌动、生意兴隆,市民在这里享受到更多“夜经济”带来的消费福利,有效带动了朝阳溪沿线城市更新、房地产建设和商业开发良性互动。

在南宁市高校聚集的心圩江畔,位于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内的明月湖欧洲风情小镇,集聚着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创业平台公司,同时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小镇内伫立着一排排漂亮的欧式建筑,有风车、廊桥、美丽的湖面等众多场景,吸引了不少游人。该小镇正是依托明月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后兴建起来的特色产业小镇。类似的水生态特色小镇,犹如城市内河水系上的明珠,渐次绽放着生态宜人的美丽光芒。

昔日一条条黑臭小河沟,如今蝶变美如画,竹排江、心圩江、朝阳溪、亭子冲等内河示范段逐步呈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活图卷在壮乡首府徐徐展开。

美丽水环境的背后凝聚的是市委、市政府对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念,对提升城市生态宜居水平的锲而不舍,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初心情怀。

今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再次强调,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是我们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

南宁市将牢记总书记嘱托,继续坚持治水、建城、为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紧扣新时代治水要求,持续巩固南宁生态优势,以绿水青山造福邕城人民,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记者 尹海明 通讯员 李灿兵 蒋宁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