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圆梦】解锁龙吓屯的教育密码——扶智又扶志 不让贫困传下去

新闻眼|来源: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2021-07-24 09:42:08|网络编辑:夏汝

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水井村龙吓屯,坐落在七分石头三分土的大石山区,石漠化严重,自然条件恶劣。扶贫必先扶智,这里的21户苗族群众家庭中走出了15位大学生。

从隆林县城驱车近一个小时,翻越了几座大山,沿着一条从石山中凿出的蜿蜒水泥路,记者见到了山弄中的龙吓屯。错落有致的楼房、户户通达的水泥路、整齐划一的节能路灯,在雨中以山为景,构成了一幅美丽风情田园画。  

罗晓鑫今年高三毕业,由于发挥不太好,未能过二本线。这几天一有时间,就跟着父亲研究专科学校的填报。

父亲罗文新:“你看看你的想法是去什么学校比较好。

罗晓鑫:“我比较喜欢城市轨道专业,如果选这个专业,就业后就长期在外面不能回家看,你们身体也不算好……

一边是梦想,一边是牵挂,让这个刚走出高中校园的孩子有些纠结。罗晓鑫是龙吓屯走出的第15个大学生。她说,是榜样的力量引领她不断前行:“大家都坚持把书读完,考大学以后能找个好工作。前辈做标兵,晚辈看着他们去努力。”

罗晓鑫口中的“前辈”,就是80后的罗斌,他是全屯人口口相传的榜样。2010年,罗斌考上了桂林理工大学,成为屯里第一个大学生。

以前的苗寨,人们习惯了“男孩务工,女孩养猪”,读书无用论,就像一把枷锁,紧紧地将他们和贫困勒在一起,不少孩子早早辍学。回忆起当年的求学路,罗斌说只能咬牙坚持:“这路都是小路,我们从这里去要翻4座山才能到学校,记得最清楚,四年级在村小有24个同学,到六年级就剩6个了,我们这届6个人毕业,就我一个人(继续)去读书,其他人都不读了。”

在罗晓鑫的父亲罗文新看来,对于这个自然条件恶劣、多年不通公路的村庄来说,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希望之所在:“教育放在首位,如果你不巩固教育,其它就不用说了。”

两代人的付出,如今开花结果。龙吓屯21户人家不仅没有一个孩子辍学,还带动周边村屯的苗族群众的教育意识明显提高。罗文新告诉记者,毕业走出大山的孩子已开始反哺家乡,为乡村振兴出力献策:“每年假期的时候,我们就围在一起,(探讨)怎么解决家乡的(发展)办法,出外面见世面了,肯定想办法把家乡建设搞好,一个说通一个,大家(看)怎么把建设搞好。”

站在龙吓屯的村口极目远眺,群山环绕,村口的大榕树长得郁郁葱葱。罗文新指着大树告诉记者:“这根就是龙吓屯,这枝叶就是我们走出去的孩子,树高千尺不忘根,有了他们,我们《赶圩归来啊哩哩》的苗族歌声才会传得更远,群众的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记者手记

在两天的采访里,罗文新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扶贫必先扶智,治穷必先治愚”,他说到了也做到了。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安心读书,这些年隆林各族自治县党委政府下了不少功夫,累计投资12亿元,建设8所学校,面向全国招聘2371名青年才俊加入教师队伍,累计发放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资金2亿元,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失学辍学动态“双清零”。我们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少数民族群众的孩子走出走大山,去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记者:刘晓宇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