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算法成“算计” 看新规如何堵某些APP“猫腻”

科技|来源:新华网2022-01-14 10:09:10|网络编辑:李惠惠

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印发《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作出一系列规定。比如,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活动;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违法行为;应当保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合法权益,建立完善平台订单分配、报酬构成及支付、工作时间、奖惩等相关算法。

记者调查发现,平台涉嫌侵犯隐私推荐广告、“大数据杀熟”、盘剥劳动者的现象时有发生。

首先是个人隐私被算法利用。记者做了一个实验,将几款社交App放置后台运行,然后在相册里存下跟卷发棒产品相关的照片。

次日,某App在推荐页面里出现了关于卷发棒的短视频。

记者利用手机自带的查看隐私访问功能和第三方软件查看,发现除了位置信息外,该App还访问了手机相册,一上午就访问了6次,访问时间短则20多秒,长则1分钟。

规定明确提出,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以显著方式告知用户其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的情况,并以适当方式公示算法推荐服务的基本原理、目的意图和主要运行机制等。在上述案例中,在不告知用户的情况下,访问个人手机相册且推荐广告的行为明显已越界。

其次是“大数据杀熟”。同样的送餐时间、地点、订单、外卖平台,会员却比非会员多付钱;同时同地打同类型车到同一目的地,某打车平台曾被用户发现熟客反而收费更高。以上现象虽已老生常谈,但依旧有App我行我素。

不少App为鼓励新用户,会在用户刚注册后对其发放优惠券,这类做法被不少平台称之为市场促销。但有些平台新老用户的价格差异大,让老用户感觉颇为不公。

记者拿出两个同型号的手机,都打开一款出行App,搜索相同的酒店,给出的价格则不相同,此前曾有消费记录的手机显示的各类房型的价格均高于没有消费记录的手机,价格差在几元至数十元间不等,一连搜索了几家酒店皆是如此。也就是说,这款App有着“大数据杀熟”的嫌疑。

第三是工作时长、报酬构成等算法难以保障劳动者权益。在大数据算法下,一些行业的劳动者为了完成平台考核要求,不得不超时超量工作。

以某网约车平台为例,快车司机一个月有171小时的考核时长,若以22个工作日计算,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为7.8小时左右,若以30个工作日计算,每天5.5小时。这样要求看似合理,但实际工作却远远不止,因为考核时长是从载上乘客后打表的那一刻才开始计算,到乘客下车就停止计算。在这一算法下,司机往往每天的工作时长在10小时以上。

此外,平台的抽成比例视情况浮动,且具体规则并未公开。

记者跟随一名快车司机跑了半天单,并测算了平台的订单抽成比例。平峰期的抽成约为24%,高峰期的约20%,而顺路单的抽成则高达30%。让司机不满的是,平台抽成比例高达30%的顺路单,接到的单子经常并不顺路,送完乘客后还得跑空车回家。

可以说,算法已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上述三类问题外,利用算法诱导用户沉迷网络、过度消费,刷量控评影响网络舆论……以上由算法引发的侵害用户权益现象时有发生。专家认为,规定落地将有利于建立健全科学的监管体系,统筹各方建立完整制度链条,形成算法治理长效机制。

记者:潘旭 陈杰 赵雪琦(实习)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