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生态环境厅厅长陈亮:以实际行动当好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

厚植生态优势 推动绿色发展|来源:中国环境报2022-04-26 17:20:14|网络编辑:刘婷

漓江是桂林山水之魂,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江河之一,也是全球最美的河流之一,更是一张世界瞩目的“中国名片”。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桂林市阳朔县漓江杨堤码头,听取漓江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等情况,并乘船考察漓江阳朔段,远眺漓江山水风貌,谈起他的漓江情结,少年时代曾来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力保护好桂林山水,继续做好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作,特别是要抓好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让这一人间美景永续保存下去。

广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流域保护、全覆盖整治、全方位提升,以实际行动当好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漓江流域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连续6年保持Ⅱ类水质,桂林市地表水水质排名连续2年居全国前三,2021年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经验做法获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通报表扬,2022年漓江入选国家首批美丽河湖案例,漓江生态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

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起漓江保护的政治责任

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是落实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要把保护好桂林山水放在全区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去定位、去谋划。

自治区党委、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要求,作出系统部署,提出“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风范、广西特色、桂林经典”的总体要求,明确“一城一都一地一中心”发展定位,要求桂林在广西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中打头阵、当先锋。将漓江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列为全区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之一,专门成立指挥部,统筹协调推进漓江流域治理各项工作。

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宁,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蓝天立,以及自治区相关负责同志多次亲临漓江调研,督促指导问题整改。桂林市委、市政府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以漓江生态环境保护引领桂林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整体统筹、系统推进、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原则,修订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可持续发展规划等系列规划,组织编制《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规划纲要》《桂林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等专项规划,出台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专项监督意见,全面强化漓江流域整治、保护和提升。

4月22日,桂林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桂林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漓江保护日”的决定》,决定自2022年起,将每年4月25日设为“漓江保护日”,激励全市人民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

织密制度体系,坚决守住漓江生态安全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强化制度实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摸的高压线。广西不断健全法规制度体系,坚持实施最严格的环境执法管控措施,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实行漓江流域常态化监管,筑牢漓江生态保护法治屏障。

建机构,立制度。深化漓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成立漓江流域统一管理机构,明确地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漓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推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共抓漓江大保护。组建“市、县区、乡镇、村居委”四级网格漓江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变“九龙治水”为“统一领导”。完善制度体系,颁布实施广西第一部地方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制定实施《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综合执法工作的意见》《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破坏生态资源和景观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桂林市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条例》《桂林市灵渠保护条例》等系列法规制度,漓江保护工作走上法治轨道。自治区人大以严格的执法检查助推法规制度在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刚性作用,在法治轨道上高质量推进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强监管,严执法。构建“执法责任网格化、执法联动协同化、执法监管信息化、执法保护制度化”的“四化”行政执法体系,纵深开展漓江生态保护执法精细化管控,彻底改变漓江执法力量单薄问题。联合执法排查核实河湖“四乱”问题、核对卫星遥感发现的疑似“四乱”线索并完成处理整治;拆除漓江沿岸各类违法搭建,修复非法采砂点;全面清理上岸住家船,彻底清理漓江干流、桃花江、青狮潭水库等重点水域网箱养鱼;依法依规取缔沿岸家禽养殖场。

强联动,聚合力。建立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障服务联动机制框架协议,成立漓江生态环境司法保障服务联动中心,设立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官办公室和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人民法庭,公安部门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构建完善公检法保护体系。建立“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严肃执纪问责,建立纪检监察执纪协同问责机制,监督各级党员干部自觉履职尽责保护漓江。

坚持系统施策,不断夯实最美漓江生态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治理好水污染、保护好水环境,需要全面统筹,达到系统治理的最佳效果。广西按照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一体推进治水、治山。

“四水共治”,不断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坚持紧扣漓江水质和水量,大力实施“净水、补水、壅水、引水”的“四水治理”工程,全面提升水质、全力确保水量、全面加强监管。综合治理城市污水。完成漓江市区段污水集中治理,对漓江城市段老旧小区市政管网进行改造,基本实现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从2012年的90.5%提升至2021年99%以上,城市污水收集率达80%,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100%。生态补水调度。充分发挥“水库调节”“自然补充”联合配置水资源作用。建成青狮潭、思安江、小溶江、川江、斧子口5座水库,实施“五库”水量统一调节调度,按需为漓江补水。壅水科学试验。在漓江城市段下游吴家里开展壅水科学试验,有效解决漓江枯水期生态景观、防洪及通航问题,提高漓江枯水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设引水工程。实施桂林第二水源工程,从青狮潭水库引水到临桂新区,解决临桂新区用水问题,减轻漓江生态环境压力;在柳江流域洛清江水系建设长塘水库,全面解决城市西部用水紧张问题。

“三方治山”,全面修复生态景观资源。从生态修复、林改保护、景观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保持漓江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实施护山修复工程。整治毁林垦荒点,生态复绿采石场破损山体,完成伏龙洲等洲岛生态修复,坚决整治建筑杂乱、污水直排问题,完成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修复。实施护林改造工程。将漓江源头、沿岸森林全面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开展漓江核心景区沿江可视范围景观林提升,实施珠防林、退耕还林、林相改造等,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实施景观提升工程,提升改造漓江旅游码头,建成沿岸生态慢行步道、历史文化长廊,打造漓江东岸百里生态示范带、桂阳公路文化旅游大道。实施百里漓江“绿化、彩化、花化、果化”等工程,打造“一河清水,两岸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漓江美景。

坚持绿色发展,奋力谱写漓江流域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广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保护好桂林山水推动绿色发展。

漓江品牌效应更强。以漓江为依托,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引进“印象·漓江”“融创文化旅游城”“桂林千古情”“阳朔三千漓”等一批高端文化旅游项目落户漓江之畔。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永久落户桂林。漓江流域阳朔县、兴安县荣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遇龙河度假区荣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称号。桂林喀斯特地貌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漓江之畔的象鼻山多次入选全国十大“最美赏月地”,桂林城市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

产业体系更高端。吸引华为、深科技、比亚迪、万达、华润、格力等70多家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落户桂林,深科技智能制造、坤弘量子通讯项目填补广西空白,香格里拉、温德姆、喜来登等国际品牌相继入驻,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生态食品、高端制造等新型产业集群,为桂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人民生活更幸福。以漓江百里生态旅游示范带动全市旅游业发展,为群众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让群众吃上“旅游饭”,实现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并带动农家乐、民宿、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桂林市接待旅游总人数达1.2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501.7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万元。阳朔县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4.4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19万元,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广西将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扎实做好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呵护好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宝贝”。全力把漓江打造成为国内江河综合治理典范和世界级生态环境保护样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桂林。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