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蚊虫叮咬高发 预防处置不可马虎大意

新闻眼|来源:北部湾在线2024-05-23 15:09:02|网络编辑:罗娴子

马上就要进入6月份了,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蚊虫密度也将不断上升。蚊子、隐翅虫、蜱虫等夏季蚊虫活跃,人们极易遭到叮咬感染多种疾病,严重的可致死亡。最近,国内多地就发生了这样的案例。

5月18日,南宁一名20多岁的男性青年,在酒店住了一晚,醒来后发现自己背上有一条红斑,红斑上有脓疱,并伴有灼热和疼痛,经诊断为隐翅虫皮炎。

自治区皮肤病医院皮肤二科副主任医师陈怀忠告诉记者,近段时间接诊这类皮炎患者较多,隐翅虫叮咬皮肤或虫体受压时可释放毒液引起隐翅虫皮炎,表现为点状、片状、条索状红斑,红斑上可有丘疹、水疱、脓疱,有瘙痒或灼痛感。

近日,湖南一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自己被隐翅虫“攻击”后样子,引发讨论。据了解,她躺着休息时,眼部突然落了一只隐翅虫,她只是轻轻用手将其搓掉,没想到第二天依然中招,眼皮中间都腐烂了。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家住长沙市的李阿姨到朋友家做客后,傍晚,额头就出现泛红,第二天一早,额头开始红肿疼痛,于是老人前往医院就诊。

医生介绍,隐翅虫,又被称为“影子虫”,它的虫体各段都含有毒素,是一种强酸性质的毒汁,隐翅虫叮咬皮肤或隐翅虫被拍死或者挤死后,毒液会流出来从而引发隐翅虫皮炎。

除了隐翅虫外,最近,蜱虫也活跃了起来。5月初,安徽的胡先生因为反复发热5天来到医院就诊。经查血化验,胡先生被诊断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蜱虫病”。南京鼓楼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吴卫华介绍,蜱虫叮咬以后,蜱虫身体里会带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人体,在医学上,叫做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重症的死亡一般是在发病的6天到12天,这是死亡的高峰时间。

自治区皮肤病医院皮肤二科副主任医师陈怀忠告诉记者,夏季是蚊虫活跃期,搞好环境卫生,清除积水污水以消除蚊虫的滋生场所,室内可以点燃蚊香,安装纱窗、纱门、挂蚊帐等防蚊虫叮咬,户外活动时应穿长衣长裤,皮肤上可涂上驱蚊水、驱蚊油。

陈怀忠提醒,如果发现皮肤上落有隐翅虫,切记不要直接用手捏取或拍打,以免毒液沾染皮肤引起发炎;如果被蜱虫叮咬,不可强行拔除,以免口器折断在皮肤内引起疾病吗,可在蜱旁边点燃蚊香,蜱就自行松口了,或用凡土林、液体石蜡、甘油涂在蜱的头部,它就会窒息,然后用镊子轻轻把蜱拉出。

\

陈怀忠医师在接诊患者。(熊宗涛/摄)

专家提示,夏季是隐翅虫高度活跃的季节,隐翅虫是一种黑色蚁形小飞虫,昼伏夜出,隐翅虫体内含有强酸性的毒汁,当毒液沾染皮肤,就会引起急性皮肤损害,造成隐翅虫皮炎。如果不小心接触隐翅虫,切勿或用手去抓挠患处,以防引起伤口的破溃感染,若出现皮炎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切不可自行乱涂药膏。自治区皮肤病医院皮肤二科副主任医师陈怀忠介绍,若碰到隐翅虫毒液腐蚀皮肤时,刚开始发现的时候,用生理盐水或碱性的肥皂水清洗,可以中和毒液,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如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

(记者:熊宗涛、唐佳)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